在炎炎夏日,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我们看到,国网江苏电力苏星公司 在中山路251号院内电动汽车充电区开展了一场实战化起火应急演练。50余人参与,以“双场景叠加”模式检验应急能力。从模拟车辆行驶中电池冒烟起火,到充电区域火势扩大场景的切换,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智能消防系统启动,充电桩自动断电,应急队员迅速响应,仅8分钟便完成“火情控制—人员/车辆疏散—隐患排查”全流程,充分展现了公司高效的应急处置水平。
在日常管理方面,苏星公司构建了“源头管控 + 常态防控”双重防线。源头管控上,建立电动公务用车“准入档案”,详细记录电池信息并联合第三方检测电池健康度,强制更换衰减率超20%的电池,从根本上保障了车辆的安全性。常态防控实施“三色管理”,针对不同状态的车辆采取不同的检查措施,确保每一辆车都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停车区设置“安全观察岗”,专人巡查,严禁车内放易燃物,严格执行充电“充满即拔”制度,从细微之处杜绝安全隐患。
上海油压工作室应急处突工作形成“即时复盘 + 长效改进”闭环更是苏星公司的一大亮点。每次演练或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置小组24小时内开展“三级检查”,全面排查问题。针对问题建立详细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措施,实行问题整改“销号管理”。例如,本次演练后,公司对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进行“拉网式”巡检,更换老化线路、升级消防设备,还结合夏季高温增加了巡查频率和地面温度夜间监测。此外,修订应急预案,补充特殊场景处置流程,不断优化应急管理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由此,我们要象国网江苏电力苏星公司那样,通过实战演练、源头管控、常态防控和应急处突闭环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全方位筑牢新能源车辆安全防线,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为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