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储能技术

关注
国网江苏电力研制出基于特征气体探测的储能电站火灾智能预警系统

国网江苏电力研制出基于特征气体探测的储能电站火灾智能预警系统

该系统安装在储能电池舱后,可实时监测判断舱内电池热失控特征气体浓度,一旦发现气体超过告警阈值,可立即通过就地控制方式切除电池开关,阻止电池热失控进一步蔓延,达到火灾隐患早期告警和及时处置的目标。
05-09
探索原子尺度的边界 超声波助力碱性燃料电池效率翻倍

探索原子尺度的边界 超声波助力碱性燃料电池效率翻倍

日前,中国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陈灿尧教授开发出一种利用超声波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微小凹槽的方法,与原子级铂催化剂结合使用,使碱性燃料电池的效率提高了一倍。据称,这种原子级催化剂将氧还原(阴极反应)电流强度提高了十倍,连续运行八个月没有降解,同时使生产成本降低了90%,燃料电池寿命约为两到三年。陈灿尧表示,目前其团队正在进行催化剂量子尺寸相关性研究,以使电池更便宜、高效。
05-09
创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车道 推动能源革命

创新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的车道 推动能源革命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用创新改变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祝文姬表示,国家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当代青年有责任奋力拼搏,为人们提供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中,这是一件幸事,也是我的青春奋斗梦。”
05-08
优化微电网的储能应用

优化微电网的储能应用

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的技术,其能量并没有一个严格界定,从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不等。它的作用是将原本分散的分布式电源相互协调起来,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用户需求侧管理以及现有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05-06
韩国上演真实“商业谍战”大片 LG化学起诉SKI窃取其商业机密

韩国上演真实“商业谍战”大片 LG化学起诉SKI窃取其商业机密

海外媒体报道称,本周一,LG化学针对SK Innovation发起一系列诉讼,主要指责其通过雇佣其员工来窃取锂电池相关核心技术。这些诉讼由LG化学及其美国子公司LGCMI共同发起,并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同时提起诉讼。LG化学的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称,SK Innovation从LG化学雇佣了高级工程师和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从而获得LG化学锂电池商业机密,而作为商业机密窃取的直接后果,SK Innovation已开始向LG化学的客户和国际车企销售锂电池。
05-05
如何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及其失效模式

如何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及其失效模式

现在电池按照容量来计算,还是以铅酸蓄电池为主。铅酸蓄电池以其容量大为优势,是其他电池目前还无法取代的。另外,其大电流放电的特性,也决定了在启动电池方面的优势。但铅作为重金属,除了成本外,它还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延长铅蓄电池的寿命,不仅仅是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以外,还是环保的需要,也是拓展铅酸蓄电池的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研究修复铅酸蓄电池,延长它寿命的问题,使铅酸蓄电池的销售量不仅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增加,但是对环境的污染确可以不增加。
04-30
今年一季度英国9项电池储能融资交易达1.3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英国9项电池储能融资交易达1.3亿美元

根据咨询机构Mercom Capital公司的调查数据,英国电池储能项目开发商Zenobe Energy公司成为了英国2019年第一季度储能领域企业和风险投资(VC)资金的最大接受者。Mercom公司日前发布了英国有关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和能效部门的并购和其他融资活动2019年第一季度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总体而言,这些行业的投资额与2018年第一季度4.72亿美元相比有所下降,第一季度投资为2.1亿美元。
能源革命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能源革命中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近年来,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能源系统从化石能源绝对主导向低碳多能融合方向转变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为应对这一变化发展新趋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以抢占能源资源和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也坚定不移地启动了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对延续数十年的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能源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技术进行创新。其中,储能技术创新是践行和落实能源革命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解决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多能互补耦合利用、终端用能深度电气化、智慧能源网络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
04-30
芬兰清洁能源公司二氧化碳湿法冶金回收工艺使锂电池回收率达80%以上

芬兰清洁能源公司二氧化碳湿法冶金回收工艺使锂电池回收率达80%以上

芬兰清洁能源公司Fortum采用低二氧化碳湿法冶金回收工艺,锂离子电池的回收率已从目前的50%提高到80%以上。北芬兰清洁能源公司Fortum的一项新解决方案使80%以上的电动汽车(EV)电池可回收利用,使稀有金属重新进入循环,并通过减少开采钴、镍和其他稀有材料来解决可持续性缺口。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回收率约为50%。
04-29
意大利研究小组将废轮胎焦炭转化为高效电池催化剂

意大利研究小组将废轮胎焦炭转化为高效电池催化剂

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将废物 - 轮胎热解的最低价值副产品 - 转化为用于碱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高效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关于他们工作的论文发表在“电源杂志”上。研究小组成员Passaponti等介绍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燃机动力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理造成的环境问题。关于后者,废旧轮胎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尚未解决的问题。
04-29
智能制造如何成就铅酸蓄电池?

智能制造如何成就铅酸蓄电池?

自从锂电池问世并迅速强势崛起后,铅酸蓄电池的未来就一直倍受关注。曾有人直言,要不了多久,铅电将被锂电等新型电池所取代,前景堪忧!一时间,铅电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但多数专家认为,铅电因其独特的优势性能,是锂电暂时无法取代的,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锂电并存发展,不过前提是铅酸蓄电池企业必须要走优质化发展之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引入智能制造势在必行。
04-28
北大&马里兰大学Angew:氯化物和溴化物超离子导体助力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北大&马里兰大学Angew:氯化物和溴化物超离子导体助力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ASB)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下一代能量存储装置。ASB中的固态电解质(SE)解决了有机液态电解质引起的安全问题,并可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开发室温下高Li+导电率的固态锂离子导体并保证电压大于 4 V仍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04-26
英国大学率先制造出由晶体磷构成的柔性纳米带实现快充提高电池容量

英国大学率先制造出由晶体磷构成的柔性纳米带实现快充提高电池容量

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与布里斯托尔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团队成员一起,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意外地制造出这种微小的磷带。研究人员尝试在零下50摄氏度下,将黑磷与溶解在液态氨中的锂离子混合,制造出二维磷烯薄片。24小时后,他们除去氨,并用有机溶剂代替。研究人员不断进行微调,直到他们生产出样本,其中大部分是带状物。
04-25
长沙芙蓉储能电站:国内电网侧首座全室内、容量最大的电池储能电站

长沙芙蓉储能电站:国内电网侧首座全室内、容量最大的电池储能电站

由国网湖南电科院主持调试的长沙芙蓉储能电站23日正式并网投运,这是我国首个室内布置且容量最大、功能最全面毫秒级响应的电池储能系统,标志着湖南省储能电站建设迈上了新台阶。4月23日,湖南长沙电池储能电站一期示范工程芙蓉26MW/52MWh站正式并入电网运行,这座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国内最大全室内钢结构储能电站顺利并网,为长沙电池储能一期示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未来十年,储能材料的出路是什么?

未来十年,储能材料的出路是什么?

现在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最大值,LIBs的能量密度提升正逐渐变缓。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使LIBs降价更显得遥不可及。相反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锂电池产量的激增几乎使钴的价格几乎翻了两番,从每千克22美元生到81美元。市场需求的增大和价格的快速上涨反而使得一些生产商偷工减料,违反环境和安全法规。
04-24

分类导航


油气 煤炭 火电 电网 储能 节能 环保 核电 风电 光伏 光热 水电 氢能 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 能源金融

储能技术热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