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中国区负责人表示,自2027年起,大众将在华所有车型平台推广全新统一电子架构(CEA),该架构不仅适用于电动车,还将覆盖燃油车。这套系统由中国本地团队主导研发,是现有架构的升级版本。尽管大众此前与新势力企业小鹏在相关领域有过合作,但未来将逐步从依赖合作转向自主开发。据透露,大众在华软件公司Cariad中国目前已有约70%的员工投身自主编程开发,仅30%的人员负责整合外部系统,而两年前这一比例恰好相反。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产品布局上,大众计划2026年推出“CMP紧凑型主平台”,2027年推出面向中高端车型的“CSP中国可扩展平台”。这些新平台相比现有系统更具成本优势,预计将支撑约30款新电动车型的推出。
为扩大电动车市场覆盖面,大众集团计划推动一汽大众旗下车型捷达向电动化转型。捷达目前仅生产燃油车,未来将推出首款入门级电动车,目标售价低于1.5万欧元(约合11.8万元人民币),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电动化后的捷达品牌仍隶属于大众品牌旗下,旨在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深耕中国电动车入门市场。
大众同时在重新梳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与小鹏、地平线的合作。尽管过去的合作加速了大众在华产品迭代,但当前重心已逐步转向自主掌控。大众强调,自主能力的提升,将为其全球转型积累经验、增强信心。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仍是大众的重要利润来源。2023 年,大众在华两大合资企业实现利润44亿欧元,而大众在华90%以上的投资均来自本地盈利。目前,大众正在合肥建设总投资达25亿欧元的研发中心,为其在华战略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大众还计划将中国打造为面向亚洲及中东地区的出口枢纽。以帕萨特车型为例,其生产基地将从南京迁至宜兴,以适配工厂的电动化升级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在华新车型开发周期已从48个月缩短至24-30个月,这一高效模式正逐步复制到欧洲地区,助力其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大众方面表示,在华积累的本土化研发、决策机制优化、成本控制等经验,正成为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参考。“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实践,将让整个集团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