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3142天、员工总数1646人、承包商员工2100人、煤炭生产1800万吨……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以破竹之势,创新探索出一条安全管理新路径,以制度筑牢安全生产之基,以承包商“一体化管理”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全方位提升高风险作业与业务外包安全管理水平。
告别“经验主义” 制度是铁打的规矩
“以前更多凭经验判断,现在必须按规矩来,特别是高空、大型吊装这些活,我们主动‘加码’,把一般风险的也当高风险来管。”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安全副总经理佟佳庆介绍道。过去依赖“老师傅经验”的管理模式被彻底改变,该公司系统修订高风险作业、现场管控等管理制度,标准更高,措施更细。
上海油压工作室
确保规矩落地的关键,在于“首办负责制”和严格的四级审批流程。从班组到部门、再到分管领导和公司主要负责人,每一份方案必须层层过筛,安全监管中心与现场监督员的“双保险”联动复核,让违规开工无处藏身。
“天眼”在线监控 平台智能管控
走进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作业现场,“任何工作都确保安全、无监管不作业”等标语格外醒目。“关键生产环节和‘小边散远’都有监控这双‘眼睛’盯着,干完活还会回放检查,谁想图省事违规,肯定跑不掉。”现场安全监察员许忠发说道。公司构建起“6+4双重监管”和“二级中心+旁站”模式,6人在二级监管中心远程监控,4人旁站式监督,不断织密安全监管网。
更大的助力来自“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平台让管理变聪明了,作业和风险自动挂钩,安全措施在线确认、追踪。”平台内训师张鑫指着显示大屏数据信息说,“自上线以来,平台已精准管控86项高风险作业,完成上岗核验773人次。”
承包商变“自家人”同心同力保安全
破解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扎哈淖尔煤业公司找到了承包商“一体化”等同管理的法宝。
“过去像管外人,现在要当成自家人,我们通过派驻、嵌入、职能网格化管理,把承包商全面纳入了公司安全保障体系。”工管部嵌入承包商管理班长刘哲感慨道。该公司创新推行“双主任、双班长”机制,实现了管理岗位的深度融合,对承包商班组的安全建设与教育培训进行全过程管控。
“三助一”帮扶机制更是一大亮点,公司领导、机关部室、基层单位对口协助帮扶承包商单位。管理者充当“指导员”身份,分片包干,扩大帮扶覆盖面。现已开展“三助一”活动1365次,实现了承包商管理从“监督指导”到“管理融合”的跨越,凝聚起安全管理的强大合力。
无人矿卡领跑 让安全高效看得见
最引人瞩目是无人驾驶矿卡的率先大规模应用,5月10日投入运行的135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创下内蒙古一次性投用超百台无人矿卡的纪录。
“效果实实在在!”无人驾驶项目负责人徐猛自豪地说,“33台试运行就跑了77万公里,运量超525万立方米,全程零事故!效率稳定达到人工作业的90%,油耗还降了20%-30%。”
无人驾驶矿卡“来去自如”的关键源于5G通讯技术的加持。这些“钢铁巨兽”在矿区复杂的高寒、富水、软岩环境中稳定运行,实现远程监控调度。全部投用后,可减少约325个高危岗位,每月节省人力成本约400万元。
“通过制度筑基、科技赋能、深度融合承包商管理,我们正朝着‘减人、增安、节能、提效’的目标不断前行。”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刘敬玉说。这家扎根草原的企业,正持续织密矿山安全防护网,为能源保供贡献坚实力量。
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