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突破性创新机构(SPRIND)在2月初发布的一项分析指出,回收和嬗变技术能够将核废料被认为危险的时间从大约100万年缩短到不到1000年。这项分析由SPRIND委托,并由瑞士公司Transmutex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共同完成。报告称,如果相关法律变更能够尽快实施,基于加速中子源转化同位素的系统有望在2035年之前投入使用。此外,改变寻找最终储存库的方法以及将废物量减少90%,可以显著降低处理成本。据估计,建设成本为15亿欧元,并认为不抓住这个机会将意味着子孙后代将面临许多劣势和风险。
然而,联邦核废料安全管理办公室(BASE)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拒绝了这些假设。BASE表示,虽然这些想法听起来很诱人,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在短期内实现。拟议的装置包括粒子加速器、核回收厂和新一代核反应堆,但这些技术目前都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实际应用。“成功实现所需的技术发展还停留在纸质水平或实验室研究阶段,”BASE说。此外,核废料管理局还指出,即使大规模实施嬗变技术,深储存库也不会变得多余,因为尚未证明完全消除危害是可行的。
目前,德国的高放射性废物存放在16个临时储存设施中,这些设施都位于退役核电站附近。最后一个设施于2023年4月下线。原本德国计划在2031年之前为最终储存库选择一个地点,但2022年,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BGE)将这一截止日期至少推迟到了20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