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与之相反,以充电桩为主的配套行业发展却存在滞后,成为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电动汽车充电舆情热度不减,主要矛盾由涨价、收费乱转向充电难
2021年底至2022年初,舆论对电动车充电价格上涨及收费混乱、规则不透明等问题反映较多,经各级相关部门政策宣传和媒体报道,充电桩运营相关行为得到规范,群众对电动汽车充电桩收取服务费和分时计价等政策、规则有了一定了解,加之全球能源危机引发油价波动体现电动汽车价格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价格方面的舆论有所缓和,充电桩行业得到发展。但关于电动汽车充电难的舆论热度持续不减,尤其是十一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桩“一桩难求”、电动汽车因电池耗尽被收取高价拖车费等问题频繁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群众假期出行,降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造成了负面舆论;另一方面充电难问题掩盖了电动汽车行业在增加续航里程上的突破性成果,使广大群众对电动汽车跑长途产生质疑,影响了电动汽车推广和燃油车替代。
二、充电难问题源于充电桩数量总量不足和布局不合理
(一)总体上,充电桩仍然较少,车桩比高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善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尽管充电桩数量有所增加,仍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我国电动汽车车桩比已多年维持在3:1[1]水平,行业普遍认为2035年后我国车桩比或可达到2:1的理想水平。
(二)受成本收益等经济性因素影响,部分区域场所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导致充电难
通过对相关充电桩经营企业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地域、场所的充电桩使用率和经济性存在较大差异。
上海油压工作室以近年来承担基础性充电桩建设和城乡全覆盖任务较多、充电桩数量增长较快的某国企为例。按2021年统计口径,该企业充电桩整体使用率[2]为3.36%,处于行业低位(全国行业平均3-5%,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区充电桩平均使用率约10-12%,部分充电桩使用率可达30%以上)。其中,城市公共充电桩平均使用率为4.21%,城际高速充电桩平均使用率5.44%(需求波动性大,节假日约10%、平日约3%,两者相差3倍以上,部分热点服务区节假日与平日差距10倍以上),居民社区充电桩平均使用率为1.94%,乡镇充电桩平均使用率为1.67%,主要是节假日期间返乡或自驾游的电动汽车使用。按企业数据测算,充电站利用率达到9.77%方能实现盈亏平衡,达到10.59%方能达到五年期国债利率。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从经济性角度考虑不愿投入基础性充电桩建设而是争抢优质资源点位是布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三、充电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基础性充电桩经济性较差导致企业建设意愿低,影响了群众低碳出行
目前,公益性、基础性充电桩的经济性较差,企业不愿投入,如完全依靠市场化布局,只能单方面等待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在此过程中,群众将长期面对充电桩紧张的局面,既由于卖方市场丧失议价权,增加了充电成本;又因此影响电动汽车普及,造成恶性循环。
(二)部分头部企业利润较高破坏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南方电网的数据可以看出,部分行业头部企业效益可观,而承担较多基础性充电桩建设的企业利润较低,长此以往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市场环境。企业获利将主要用于培养用户粘性、广告投入和软件爬虫等市场竞争方向,而非基础性充电桩建设和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
(三)行业缺乏指导,无统一标准将影响未来电动汽车参与用户侧储能和智慧电网的配套建设
上海油压工作室目前,充电桩制造、运营企业基本各自为战,行业缺乏相关标准。既导致部分车型与充电桩适配出现问题,降低充电桩使用率;又导致制造、安装及运营过程中,仅从企业自身成本出发,未留出配合电动汽车反向售电和智慧电网建设的改造空间。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将对今后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产生影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四、几点建议
上海油压工作室(一)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行业、企业成本和经营情况,重点研究公益性、基础性充电桩成本疏导问题。确保及时掌握行业最新情况,为相关政策措施出台提供支撑,保障电动汽车全产业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行业监管,建立责任与利益相统一的生产经营机制。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公益,使承担基础性充电桩建设的企业获得一定收益补偿;对于恶性竞争、破坏行业生态、拒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管。
上海油压工作室(三)建立统一行业标准,提前谋划布局、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参与需求侧响应。由政府部门牵头,鼓励相关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技术研发攻关和标准制定,拉动对以充电桩为主的配套产业投资,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电动汽车与电力行业对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