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莱茵金属出售汽车业务,正在与多家投资者进行洽谈

2025-07-20 10:14  浏览:  

莱茵金属正计划推进新一轮战略转型,计划剥离出售旗下陷入困境的汽车业务——“Power Systems动力系统”部门,将业务重心全面转向当前快速增长的国防军工领域。据多家金融及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已与财务投资者One Equity Partners(以下简称 OEP)就潜在出售事宜展开初步谈判,但目前交易尚处于早期阶段,最终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该集团拒绝就OEP发表评论,但表示:“莱茵金属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收到潜在买家的收购咨询,并一直在通过竞争性流程与多家竞标者进行洽谈。”莱茵金属正在“努力将民用部门(包括所有相关业务)交到可靠的买家手中,因此正在仔细研究所有选项。” 记者未能联系到OEP置评。

动力系统部门为民用车和商用车生产汽油和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几十年来,该部门为集团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防业务蓬勃发展。此后,莱茵金属股价飙升2000%,并被纳入德国DAX指数。德国和北约国家的重整军备计划预示着未来许多年国防业务将迎来丰厚的利润。

另一方面,动力系统部门正遭受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面临的危机,长期以来在增长和盈利能力方面一直无法跟上蓬勃发展的国防业务的步伐。尽管该部门仍占集团销售额的五分之一,达到20亿欧元,但与国防业务不同,其业务发展停滞不前。汽车零部件供应业务的利润率为4.2%,也远低于国防业务的1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莱茵金属的国防业务持续扩张,防务电子、装甲车辆和弹药业务分别增长30%、45% 和60%。目前,集团几乎所有的营业利润都来自国防板块。莱茵金属计划到2030年,将弹药和装甲车辆业务的年收入均提升至100亿欧元,军用电子设备业务达到60亿欧元,转型方向十分明确。

面对汽车业务增长乏力、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莱茵金属明确表示,汽车零部件板块已不再是公司的战略核心。尤其是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传统内燃机相关零部件的市场空间正不断萎缩。

尽管如此,工会组织IG Metall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仍希望保留汽车业务,并推动部分工厂向军工用途转型。目前,位于柏林和诺伊斯的两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已启动改建工作,准备转型为军工生产线,但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全面转型并不现实。因此,过去两年间,莱茵金属已陆续出售了部分零部件业务,包括2022年出售的大口径活塞业务,以及2024年出售给Comitans Capital的小口径活塞业务。

若此次潜在的剥离交易能够达成,将进一步强化莱茵金属“专注防务”的市场形象,助力其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军工市场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目前,公司已与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展开合作,希望借此拿下美国陆军的装甲车辆大额订单。德国国内军费也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29年,国防支出将达到1600亿欧元,是当前的三倍。

为满足新增的军事需求,德国联邦国防军预计将采购多达1000辆主战坦克和2500辆步兵战车,数量是现有库存的三倍,此外还有来自意大利和乌克兰的订单。这些订单为包括莱茵金属在内的军工企业带来了持续扩张的动力,也让它们有了更充分的理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不止莱茵金属在进行业务调整,其他军工企业如Renk也在考虑剥离民用业务,例如计划将用于涡轮机、电动马达和船舶推进系统的滑轨组件业务独立出来。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在放弃多元业务结构。例如,以防空系统 IRIS-T闻名的家族企业迪尔Diehl,同时还在生产水表、飞机厕所和洗衣机控制系统;空客和MTU等企业则依然以民用业务为主。相比之下,莱茵金属若能成功剥离汽车业务,有望在财务层面进一步提升,超越目前15%的集团利润率。

然而,金融界人士表示,Papperger并未面临出售的压力。莱茵金属集团目前的估值高达850亿欧元,只有高昂的收购价才能说服这位首席执行官出售汽车业务。

此前,莱茵金属与私募股权公司Mutares就出售汽车业务进行过非正式谈判。两位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据消息人士透露,谈判目前尚未继续。不过,Mutares似乎仍然对汽车业务感兴趣。例如,这家财务投资者于2022年以1欧元收购奥地利柴油发动机制造商Steyr Motors后将其重组,并于去年帮助其成功上市。

从当前形势来看,全球军工行业正迎来新一轮 “超级周期”,而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则面临萎缩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莱茵金属加快聚焦防务领域的战略方向变得愈发清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Eco Stor德国启动300MW大型电池储能系统建设

Eco Stor德国启动300MW大型电池储能系统建设

本周,德国-挪威合资企业Eco Stor正式启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福德施泰特镇300兆瓦(MW)/714兆瓦时(MWh)大型电池储能系统的建设筹备工作。项目已通过全部监管审批及生态评估,首阶段将围绕现有变电站周边八公顷场地开展基础设施施工,包括道路维护、场地平整及地基预处理。该储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三个功能区块:110千伏变电站、96个逆变器与变压器集装箱站,以及192个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单元。Eco Stor总经理乔治·加尔梅策(Georg Gallm...
采埃孚的标杆客户来自中国

采埃孚的标杆客户来自中国

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未来将更多地专注于底盘组件,而不是动力系统组件,这是一项战略调整。作为仅次于博世的德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将自己视为底盘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底盘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将成为这家负债累累的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保障之一。底盘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尽管去年整个底盘业务的收入停滞在大约100亿欧元,但底盘部门负责人Peter Holdmann计划通过将转向、制动...
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约50%

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约50%

大众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向全球客户交付了约465,500辆纯电动汽车(BEV),较去年同期增长47%(2024年上半年:317,500辆)。这一积极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强劲表现,该地区交付量增长约90%。在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西欧,每五辆交付车辆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车型。该集团的电动汽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表现强劲,但在中国市场却出现大幅下滑。我们正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产品组合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负责销售的董事会成员Marco Schubert表...
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约50%

大众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约50%

大众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向全球客户交付了约465,500辆纯电动汽车(BEV),较去年同期增长47%(2024年上半年:317,500辆)。这一积极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强劲表现,该地区交付量增长约90%。在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西欧,每五辆交付车辆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车型。该集团的电动汽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表现强劲,但在中国市场却出现大幅下滑。我们正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产品组合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负责销售的董事会成员Marco Schubert表...
大众汽车集团称霸德国电动汽车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称霸德国电动汽车市场

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raftfahrt-Bundesamt)数据分析显示,大众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占据了德国电动车市场46%左右的份额,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且相比去年同期近32%的市场份额有了显著提升。排名第二的是宝马集团,连同旗下的Mini和劳斯莱斯品牌,共占据约11%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去年近12%大幅下滑至3.6%,跌至第八名。大众集团在德国汽车市场的统治地位本身并不意外,其整体市场份额通常维持在40%左右,遥遥领先。此...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