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巴厘岛举行的国际油棕与环境会议(ICOPE)上,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油棕榈主要授粉甲虫——小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的生存威胁。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可能破坏这种甲虫的生命周期,进而影响油棕榈的授粉效率,对棕榈油生产造成潜在风险。

SMART研究所植物保护部门负责人穆罕默德·纳伊姆(Mohammad Naim)在会议上指出,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小象甲数量急剧减少。他表示:“小象甲在提高授粉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气候变化可能使这一切化为乌有。”目前,每公顷油棕榈的授粉成本约为18亿印尼盾(约合11万美元),而小象甲一直是经济高效的授粉解决方案。然而,极端高温可能迫使种植园寻找成本更高的替代方法。
研究数据显示,印尼南苏门答腊和楠榜地区的温度曾连续五天高达43°C,而菲律宾的最高温度也达到35°C。实验室实验表明,在室温(30°C以下)条件下,小象甲能够稳定生存,但在43°C的高温下,其幼虫会在短时间内死亡。纳伊姆强调:“如果高温持续,种植园将难以维持生产效率。”
上海油压工作室除了小象甲,其他昆虫在油棕榈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IPB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普尔纳马·希达亚特(Purnama Hidayat)指出,昆虫不仅是授粉者,还能帮助控制害虫、改善土壤通气性并维持生态平衡。他在24个不同管理系统的种植园中进行的研究表明,传统上被视为害虫的蚂蚁和其他昆虫实际上有助于生态稳定。希达亚特表示:“如果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作用,就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推动更可持续的农业实践。”
印尼棕榈油产业支撑着2500万户家庭的生计,占全国产量的40%。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挑战。专家呼吁种植园采取气候适应措施,包括保护自然栖息地、规范农药使用以及探索替代授粉技术。纳伊姆总结道:“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极端温度对授粉效率和果实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