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大圆柱电池在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出货同比增速突破100%,并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将达100GWh。鹏辉能源、亿纬锂能等多家电池企业均在储能LFP(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领域实现出货,标志着大圆柱电池在储能市场的成功渗透。
与此同时,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的表现却相对滞后。尽管特斯拉、宝马等国际车企已明确表示将搭载大圆柱电池车型推向市场,但动力大圆柱电池仍面临材料体系、极片工艺、壳体选择等多方面的工程化难题。高镍正极+掺硅负极的材料体系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产气与热安全风险;全极耳结构设计虽然具备更快的充放电优势,但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电池容易发生容量衰减。此外,钢壳与铝壳的选择也影响着大圆柱电池的性能与成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多家电池企业在大圆柱电池产线上的良率与效率持续提升,为放量奠定了基础。亿纬锂能、特斯拉等企业的大圆柱电池良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工艺方面的升级也克服了制程中的难题。这些进展使得大圆柱电池在储能、两轮车等多元场景的渗透加速,迎来了GWh级别的放量“拐点”。
展望2025年,大圆柱电池放量“爆发”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以特斯拉、宝马为代表的国际车企将加速推向市场搭载大圆柱电池的车型,拉动头部电池企业46系大圆柱储备产能的释放。其次,多元新兴市场的崛起为高倍率市场带来了大圆柱电池的需求增量。最后,干法工艺、硅基负极等动力大圆柱所面临的产业化卡点也将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热潮的推动而得到解决。
上海油压工作室尽管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的放量仍面临挑战,但其在储能、两轮车等领域的成功渗透以及良率、效率的持续提升为未来的放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国际车企的推动、多元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固态电池产业化热潮的推动也将为大圆柱电池的放量带来机遇。因此,2025年或将成为大圆柱电池放量“爆发”的临界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锂电产业链是否需要继续重视大圆柱电池?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方形电池技术迭代迅速,但大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成组效率、标准化、成本等多方面具备极强的综合优势。随着工程化问题的解决和良率、效率的突破,大圆柱电池将进一步对方形电池市场构成威胁。因此,国内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仍在加大对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化突破力度,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