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上看,固态电池创新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据台北情报机构 TrendForce 称,中国和韩国在商业化方面紧随日本之后,日本将在 2024 年为全固态电池提供超过 6.6 亿美元的补贴。
日本在《2024电池产业战略》中,提出2030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ASSB)商业化的目标。截至去年底,经济产业省共批准了丰田、出光兴产、三井金属、TK Works等4家公司的ASSB材料及生产重大研发项目。
日本曾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先行者,如今希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重新夺回市场主导地位。据 TrendForce 称,日本曾占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 90% 以上的份额。到 2015 年,由于中国和韩国同行的快速扩张,这一数字缩减至 50%,如今更是暴跌至不到 6%。
上海油压工作室目前,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 ASSB 相关专利,近年来稳步建立供应链,希望实现量产。汽车制造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丰田汽车拥有 1,000 多项 固态电池专利,并准备在 2027 年或 2028 年量产固态电池。日产和本田此前也曾透露计划在内部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
上海油压工作室与此同时,中国、韩国、欧洲和美国也在积极开发这项新技术,预计到2027年全球产量将达到GWh水平。
上海油压工作室展望未来,日本厂商在维持 ASSB 市场领先地位方面可能面临挑战。根据 TrendForce 最新的《固态电池市场发展趋势(2025)》报告,日本厂商占据全球 ASSB 专利的 36%,其次是中国厂商(27%)和韩国厂商(18%)。
随着全固态电池从原型样品电池转向工程规模生产,预计它们将面临较高的早期生产成本,这可能会提高初始产品价格。TrendForce 预测,到 2030 年,如果全固态电池应用规模超过 10 GWh,电池价格可能会降至 1 元人民币/Wh(0.14 美元/Wh)左右。到 2035 年,随着市场迅速大规模扩张,电池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至 0.6-0.7 元人民币/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