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激增,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加深,储能技术作为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分别发布了“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和“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三项科技成就及最新进展。
1、建成国际首套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示范电站,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等科研专项重点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该技术原创性地提出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原理,解决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的主要技术瓶颈。在研发团队不断攻坚下,当前已突破了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套核心关键技术,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综合研发平台。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在成就推介时表示,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一项典型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实施双碳战略和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是基于研究所团队对叶轮机械、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的深厚研究基础,有赖于研究所团队长期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开发能力。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徐玉杰在成就发布时首先阐述了我国在双碳战略与能源革命背景下发展新型储能技术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结构转变情况,指出储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随后她系统讲述了研发团队攻克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瓶颈并发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新原理系统的重大突破,围绕系统全工况设计与集成控制技术、宽工况多级压缩机和膨胀机技术、超临界紧凑式蓄热换热器技术三大主要创新技术进行深度解读。最后,她对项目最新并网的国际首套300MW/1800MWh商业示范电站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重点发布,该系统是目前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系统效率达72.0%,创世界纪录。
上海油压工作室 2、全钒液流电池建成全球首套100兆瓦级商业示范电站,引领液流电池技术与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项目团队围绕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及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液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实施了包括全球最大100MW/400MWh 全钒液流电池国家级储能调峰电站等商业化示范项目,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在成就推介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的创新开发机制,不断推动储能技术和装备在发电侧、输电侧、配电侧及用户侧的示范应用,在液流电池电化学反应机理、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成就。他同时建议,为加快推动全面商业化,产业发展仍然需要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支持,通过示范项目、典型工程等支持液流电池产业发展。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储能技术研究部储能系统设计与示范研究组组长刘涛在成就发布时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上升,对长时、大规模储能的需求显著增加,而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无爆炸着火隐患,功率容量可独立设计,寿命长、可深度充放电,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团队在关键材料设计与批量化制备、电堆结构设计与集成、系统设计和控制集成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在发电侧、输配电侧及用户侧储能领域广泛应用。近几年,项目团队共实施了20余项商业化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1.2GWh,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产业布局进入欧洲市场。
上海油压工作室 3、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全球首座10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多年技术研发积累,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提升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电芯性能的一致性,使得钠离子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引领了全球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通过转化平台企业已成功建成GWh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成为全球首家具备该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2024年,全球首座10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在商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在成就推介时表示,储能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提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材料,解决了规模生产钠离子电池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率先实现了量产。目前,最新制备的钠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到200Wh/kg,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展望未来,期待继续深化技术研究开发,探索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进一步紧密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速度。
上海油压工作室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树军作为成就代表进行了发布,他在发布中详细解读了钠离子电池长寿命、宽温区、高倍率以及易制造、低成本、高安全的特性优势。物理所十余年来布局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形成了以新体系、新材料、新机制、工程探索为循环的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与工程化探索体系。从电极材料的基础研发到放大制备和生产,从材料到电芯,从单体电池到电池模块,从电池组件到储能系统,扎实推进,稳步前行,两次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最新建成了10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示范应用。
上海油压工作室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作为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重要平台,正在建立重大科技成就展数字展品库,本场发布的三项科技成就也作为重要入藏资源被纳入数字展品库中。发布会最后举行了重大科技成就展数字展品库入藏仪式,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就单位颁发入藏证书。
据悉,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还将于近期陆续举办多场不同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布会,届时将有更多前沿成就陆续呈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