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人正在遭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能源危机。上世纪70年代的危机仅指石油,而今天的危机遍及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行业。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也是屈指可数的石油出口国,还是煤炭和铀的重要出口国。俄乌冲突成为制裁的导火索,影响正在波及所有能源产业,这种复杂局面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
2月俄乌冲突发生后,国际能源署针对欧洲发布了十项应对能源短缺的计划。对于(在冬季)将室温下调两摄氏度以节约天然气、延长核电站服役时间等建议,有人认为这是反应过度。但是后来,那些曾经不以为意的国家也开始执行我们的建议了。
欧洲的天然气储备已经接近90%。如果没有极端严寒天气或是管道爆炸事故,今年冬天总还能熬得过去。但只要消费,储备就会在明年2月降至25%。即使今年冬天勉强挨过,2023年欧洲的情况依然艰难。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影响。巴基斯坦今年夏天遭遇酷暑,但原本驶往该国的LNG运输船掉头前往欧洲,因为欧洲开出的价格更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正在产生裂痕。发达国家有必要理解能源价格高企正在给新兴国家带来经济问题。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此我想指出三个事实。
上海油压工作室首先,有观点认为,将能源作为武器使用的俄罗斯将会赢得能源战争,这是错误的。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它最大的客户——欧洲。俄乌冲突开始前,75%的俄罗斯天然气和55%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到了欧洲。西伯利亚气田有连通欧洲的输气管道。即便将这些天然气转卖至中国和印度,建设新的管线至少需要十年。况且,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离不开西方的技术。
第二个误判是认为此次危机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的结果。事实恰恰相反,危机可能正在加速清洁且可靠的能源开发。核电正在全球范围内复苏。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在中国、欧洲、美国成为主流,氢和热泵正在导致变化。真正的投资已经开始,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第三个事实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并没有倒退。我们已经来到能源产业的历史性转折点。即便一两年内面临困难,未来一定属于清洁且可靠的能源。
上海油压工作室美国的气候变化法案是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后与能源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最重要举措。日本正在着手制定绿色转型战略,欧盟也宣布将大规模投资新的能源战略。中国和印度也有类似动作。之所以各国都在投资清洁能源,不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出于能源安全和产业政策方面的考量。
日本重启核电也将利好欧洲,正如岸田文雄首相所说,7座核电站如果开动,将节省9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有助于缓解全球天然气供需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