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绿色能源发展将撬动大规模投资

2022-04-27 08:41  来源:中国能源网 姚美娇  浏览:  

稳增长是2022年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充满压力与不确定性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且在稳增长的同时继续向着以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迈步?近日,在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与能源基金会举办的“能源中国—聚焦稳增长:绿色投资支撑绿色复苏”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致辞时表示,稳增长并不意味着重回“老路”,而是动能切换过程中的稳增长,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稳增长。一方面,通过稳增长,把经济运行稳定在潜在增长率范围的合理区间,才能为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又能为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要把握好绿色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投资不仅创造需求,还影响供给,绿色投资能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带动供需两端的绿色复苏,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上海油压工作室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至少140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关联的投资,实际投资潜力远大于这个规模。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30至40年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上海油压工作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指出,实现能源革命,由化石能源全面转为零碳能源需要关注三大投资领域。“一是新型城镇建筑配电系统和智能有序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设;二是新型农村能源系统的建设,要使农村由能源消费者变为零碳能源的重要产地;三是使流程工业低品位余热供给系统成为建筑供暖和非流程工业生产用热源。”

江亿还强调,这些新能源建设领域的投资还需要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地方部门、企业分头投资建设,避免挑肥拣瘦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此外,必须有配套的新的政策机制支持,建立新的价格体系,才能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各方投资。

另外,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表示,根据有关测算,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数百万亿元规模投资需求。在碳中和投资需求中,80%至90%需求集中在能源、建筑、交通、核工业四大行业。从能源领域投资需求看,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产业链,主要表现在电力清洁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终端电气化带来的投资需求、非电降排带来的投资需求三方面。“以上三方面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低碳转型都值得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并且创新金融产品积极进行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生物柴油难解德国能源困境

生物柴油难解德国能源困境

近日,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能源价格高企,德国为了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下决心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排队并网 最长需10年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排队并网 最长需10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在将新产能接入电网方面面临长达十年的延迟,威胁到英国放弃化石燃料、实现净零目标的承诺。
国家发改委: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

国家发改委: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媒体提问:“双碳”工作被纳入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请问这一目标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
05-12
国家电网辛保安署名文章:以电网数字化助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国家电网辛保安署名文章:以电网数字化助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求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 助推能源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 助推能源低碳转型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对实现煤矿减人增安提效、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接受采访时介绍,国家首批示范建设煤矿70%以上将于年底前建成,预计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全国近400座煤矿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813个,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日益显现,并在去冬今春煤炭安全增产增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