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氢能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多家能源央企正在氢能行业角力,都力图构建先发优势。
上海油压工作室中国氢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未来使用前景,多家央企已经对“入场”氢能产业进行了布局,由于市场前景广阔,对技术和设备的需求量大,设备国产化已经迫在眉睫。
下一个电池行业
上海油压工作室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双碳”达标的要求下,氢能源作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无论是资本还是实业,都在向氢能领域云集,记者了解到,多家央企在氢能领域展开角逐。
上海油压工作室“我们完成‘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自主研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士透露,“我们正在构建氢能产业先发优势,完成了国内首条自主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这已经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
上海油压工作室进军氢能领域的不仅仅是能源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坚持发挥冶金建设运营国家队作用,改革开拓发展举措,高标准设计全球首个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河钢宣钢),引领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上海油压工作室据了解,重庆国资委启动实施“十四五”时期国企重大创新项目302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庆铃集团‘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机电集团‘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等一批产业项目已初见成效”。
传统的能源央企,更是雄心勃勃地在氢能市场跑马圈地。
上海油压工作室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也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作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中国石化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上海油压工作室与新能源汽车不同的是,氢燃料普遍用于公交系统。对于氢燃料公交车来说,加氢4分钟,续航300公里;同时,加进去的是氢,排放出来的是水,可以做到零污染、零碳排。
中国石油把发展氢能运输放在了未来的规划中。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亦周曾表示:“我们新能源业务重点聚焦清洁电力和交通新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料、充电加氢。经济贸易方面,积极跟踪氢能运输技术发展,远期探索氢贸易业务。”
“中国的赛道非常广阔,现在有很多公司都看好氢能跑道。就跟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弯道超车一样,我觉得在氢能领域,中国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占世界加氢站近一半份额的林德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加氢站只能给大巴用
虽然各个企业对氢能市场雄心勃勃,但是市场确实是很冷静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前述林德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实际上加氢站现在中国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它的经济性,否则你可以看到加氢站遍地开花。它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就是说,你要有足够的加氢车才能够养活加氢站。”
此外,加氢站还有一个潜规则,即“势力范围”。“在一个地方,一家加油站建了,那么另一个品牌不可能在一条街上也建加油站,否则可能是在一个势力范围里面。”林德公司人士表示。
这一问题再次局限了加氢站的数量。在该人士看来,“上海已经是中国非常发达的地区,在加氢等政策匹配方面,整个加氢车的配置还处于发展阶段。”
此外,目前距离氢能汽车进入家庭使用,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氢气的一些特质,氢能的应用场景第二步可能才是所谓的家庭用车,而氢能源汽车的第一步应用场景可能是大型的车辆,比如城市交通,即城市的大巴、轮船、火车。这是我们认为氢能效率最高的,而不是小型的每一个家庭的加氢。因为每一家都去加氢的话,整个效率还是面临一定的挑战。”上述林德公司人士表示。
据了解,中国企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飞扬”火炬采用清洁低碳氢能作为燃料;冬奥赛区共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余座。
上海油压工作室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仍处产业初级阶段
“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王翔说。
上海油压工作室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编制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王翔表示,中国要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
对此,国家发改委已形成发展计划。“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持续加强全产业链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支撑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王翔表示。
为多家国有企业做加氢站设计的剑维软件中国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在所说的氢,一般指传统的氢能源——灰氢。灰氢来自于化工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所转化出来的氢。
上海油压工作室目前,灰氢占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的95%,非常大一个比例。“H1”蓝氢是通过天然气的整合重整所形成的一种氢气,相对于灰氢,它的碳排放少很多。绿氢直接来自于电解,风能特别不稳定,风大了发电多,送不出去,可以就地电解水产生氢运走。
“氢能要发展,必须要有技术性的革命,按照现有的氢能结构、传统去生产氢气,制造绿氢,然后做加氢设备,它的成本还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比较可期的是,技术创新将让产品的成本有可能实现两倍以上的降低。”前述林德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