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国碳市场应补齐哪些短板?

2022-03-11 15:10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浏览:  


 
2022年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全年碳排放配额成交量累计1.79亿吨。但同时,两起与碳市场相关的案件浮出水面。

一起是“碳市场履约第一案”。此案发生在江苏一家企业。今年1月,相关部门在对该企业开展节日生态环境安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未按时足额清缴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

另一起是“碳市场首例数据造假案”。此案发生在内蒙古的一家企业。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举报称,该企业提交的2019年碳排放报告里,燃煤元素碳含量检测报告疑似伪造。经调查,有12份燃煤元素碳含量检测报告被篡改。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完成率为99.5%。但按企业个数统计的履约完成数与违约数未公布。同时放眼全国,排放数据涉嫌造假的企业也绝不止一家。

上述案件反映出一个深层次问题,我国碳市场的监管尚待加强。那么碳市场应该怎么管、谁来管?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来自法律、金融、能源领域的代表们提出了建议。

划准红线非常关键

想加强监管,首先要明确红线。当前,管理碳市场的主要文件仍为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2月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但目前法律无论是力度还是广度,都难以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以拒绝履约为例,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如果没有按期清缴碳排放配额,就会构成违约,可能将被处两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按2021年12月31日碳市场收盘价54.22元/吨计算,企业购买几万吨配额就需要几百万元,远高于前述2~3万元的罚款金额。也就是说,现行处罚力度,并不足以对违法企业形成震慑。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吕红兵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架构,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建设,适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

吕红兵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应依法建立国家统一监管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

二是,应完善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制度,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

三是,应确认碳排放权证券类资产的法律属性,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

四是,应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政府(管理者)和企业(排放者)两类主体的义务,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保障。

五是,应关注中国碳市场国际化,设计打通国内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趋势。

服务和监测亟待专业化

在上述数据造假案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据涉嫌参与协助篡改的一家中介机构表示,完全没有造假动机,之所以改动检测时间,只是想加快工作流程。因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碳盘查报告完成时间很紧、人手又严重不足,再加上对政策理解不够,才导致了流程瑕疵。

众所周知,实测企业燃煤碳含量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但企业要自己实测碳元素,需要采购数十万元的设备并配备相关人员。

因此,一些企业就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但如何监管这些专业“中介”就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张懿宸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碳服务和咨询机构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碳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服务机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比如可在部分行业环节(如碳交易、碳资管等)进行牌照化管理,制订明确标准,并对持牌机构予以专业支持和辅导,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从而引导碳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针对监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建议,完善碳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科学的核查和数据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MRV)体系,设定更加科学的实测值测算方法,强化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更加公平的数据统计环境。

当下,中国碳排放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刚刚结束,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也不足一年。对于一个“初生”市场,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应及时补位。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地运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中国工程院发布“双碳”报告,提出七条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工程院发布“双碳”报告,提出七条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月31日,举行的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成果提出,实现“双碳”要坚持能源安全战略等八大战略和“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七条路径。
国家18项!地方61项!2022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双碳”政策汇总!

国家18项!地方61项!2022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双碳”政策汇总!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均被重点提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数据“……“碳”成为近几年的热议高频词汇,也成为各政府机构布局的重点。
核能供热发展模式研究

核能供热发展模式研究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腾讯碳中和加速器持续招募中,以六大权益助力创新企业探索低碳未来

腾讯碳中和加速器持续招募中,以六大权益助力创新企业探索低碳未来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通过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成为众多产业领域的必答题。为顺应碳中和发展趋势,共建碳中和生态,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于2022年1月正式推出碳中和加速器并启动全球招募。首期碳中和加速器聚焦“AI节能减排”、“碳中和行业解决方案”和“碳交易”三大方向,邀请创新企业共同探索碳中和发展未来,以一系列资源扶持计划助力产业绿色发展。截至目前,腾讯碳中和加速器仍在持续招募中,希望以特有的“六大权益”,助力创新企业探索低碳经济的未来。
中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产业带动作用显著

中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产业带动作用显著

近日,从福建福清传来好消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