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特别顾问阿尔弗雷多-阿尔塔维拉(Alfredo Altavilla)在意大利的一次汽车发布会上透露:“我们正在与欧洲车企进行谈判,进展顺利。”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细节。比亚迪的这一行动,无疑为欧洲车企提供了一个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新途径。
欧盟CAFE法规(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要求车企销售的新乘用车平均碳排放量降至93.6克/公里,超出部分每克罚款95欧元。面对这一严格的法规,欧洲车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达标,他们可以选择购买碳排放积分额度,或者与其他车企组成“碳排放池”合并排放目标。比亚迪作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其丰富的碳积分储备成为了欧洲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比亚迪依托自研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和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单车成本比欧洲车企低20%-30%,在电动车市场具有显著优势。其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了碳排放强度。在欧洲市场,比亚迪已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设电动车工厂,并计划在法国、德国等地设立产能基地,本地化生产不仅规避了关税壁垒,还利用清洁能源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从而积累了更多碳积分。
比亚迪的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欧洲车企应对碳排放法规的挑战,也为其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碳积分交易收入。若参照特斯拉的模式(碳积分收入占营收3%),比亚迪在欧洲的碳积分交易收入或达数亿欧元。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全球碳排放市场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