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雨中坚守,使命必达”——“源力侠”以移动充电破解国庆出行难题

2025-10-09 17:46  浏览:上海油压工作室  

 

当节假日的车轮开始转动,全国路网迎来一场节假日出行“大考”。

上海油压工作室国庆前日,大雨滂沱,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梅村服务区内,渐涌的车流中,一场以“能建力量·时代担当”为主题的国庆绿色出行移动充电保障行动在此启动——30台名为“源力侠”的移动储充车在雨中整齐列队,如一支整装待发的“能源哨兵”,正迎接节假日充电高峰的挑战。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这场行动背后,是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能建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以“雨中坚守”所诠释的央企担当。中国能建不仅凭借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更以此为战略支点,推动能源革命与交通出行的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悄然重塑公众对绿色出行的认知和信心。

面对出行“考题”,中国能建以“动静结合”践行央企担当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披露,截至2024年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到2030年有望达到8000万辆。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飞速提升,节假日出行除了关注“堵不堵”,更增添了“充不充得上电”的现实焦虑。服务区内有限的固定充电桩,在出行高峰面前显然捉襟见肘。

“充电难”不仅影响用户出行体验,更关乎国家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推进成效。在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交通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配套设施的完善,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

上海油压工作室因此,打通节假日充电“堵点”,不仅是一项技术服务课题,更是衡量社会治理与能源转型成效的重要标尺。

面对这道“考题”,中国能建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通过可移动、可调度的储能充电资源,精准应对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为固定充电网络的优化布局与电网扩容争取宝贵时间,构建起一张“动静结合、柔性互补”的新生态。

技术破局,“源力侠”以智慧能源服务国家战略

在梅村服务区的启动仪式上,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庆丰表示:“作为能源电力建设的‘国家队’,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民生。”

依托深厚技术和资源积累,中国能建此次将业务延伸至“交通+能源”融合的赛道,探索出移动储充的新路径。

启动仪式上的30台“源力侠”,是当日绝对的“明星”,它们快速填补现有充电设施的临时性缺口,更为长期基础建设提供了战略缓冲。

这些硬核“科技力”的背后,是中国能建从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者”向现代能源服务体系“运营者”和“生态构建者”的升级,体现了其作为央企的前瞻布局。这种以科技为纽带、将新能源供给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央企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绿色出行生态的完善注入“能建力量”。

立足民生服务长远,助力绿色出行生态构建

在此次国庆保障行动中,中国能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冲锋在前,他们以专业的技能和饱满的热情,为每一位出行用户排忧解难。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民生服务实践,更是在党建引领下,央企作为国家战略践行者的生动缩影,其意义远超一次15天的节假日保障。

上海油压工作室可以预见,移动充电保障服务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信心。尤其在出行高峰期间,“充电无忧”的体验,将为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夯实“基础设施信心”,从而降低公众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进而推动交通领域能源结构转型。

这正是“双碳”战略在民生场景中最生动的实践——当央企主动走出实验室、走进服务区,以科技手段解决老百姓的难题,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绿色出行”的政策概念,真正变成可感知、可信任的生活体验。

上海油压工作室风雨中启程的30台“源力侠”,仅仅是一个开始,它们承载着央企服务国家战略、守护百姓出行的使命,以科技之力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移动充电网络有望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运营。它们或许不再只是节假日的“应急哨兵”,而将更多融入日常城市能源体系,成为常态化、网络化的民生服务力量。

“能建力量、时代担当”,这支“国家队”将继续坚守初心,让绿色出行的每一个脚步都踏实而坚定,让绿色发展的宏图伟业在与民同行中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雨中坚守,使命必达”——“源力侠”以移动充电破解国庆出行难题

“雨中坚守,使命必达”——“源力侠”以移动充电破解国庆出行难题

当节假日的车轮开始转动,全国路网迎来一场节假日出行大考。国庆前日,大雨滂沱,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梅村服务区内,渐涌的车流中,一场以能建力量·时代担当为主题的国庆绿色出行移动充电保障行动在此启动——30台名为源力侠的移动储充车在雨中整齐列队,如一支整装待发的能源哨兵,正迎接节假日充电高峰的挑战。在这场行动背后,是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能建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以雨中坚守所诠释的央企担当。中国能建不仅凭借技术...
10-09
襄阳柳堰集光伏电站项目进入建设关键阶段

襄阳柳堰集光伏电站项目进入建设关键阶段

湖北襄阳石桥镇柳堰集光伏电站项目近期进入建设高峰期,一片占地2500余亩的堰塘水域正在转变为清洁能源基地。这座光伏电站由电建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水上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实现水域资源高效利用。项目经理王涤非表示:"这片堰塘以前多是废弃水域,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现在我们要让它变成'产电的金池塘'。"建设团队在水面上安装特制浮船,采用精密安装流程确保组件安装精度。质量专责李颖强调:"光伏板倾角差...
全固态电池界面技术取得突破

全固态电池界面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阴离子调控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全新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结构,有效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不良的核心难题,为下一代储能技术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团队发现传统全固态电池中,金属锂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存在大量孔隙与裂缝,严重...
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投运

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投运

位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工程于10月8日正式投入运行。作为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该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提升区域绿色电力消纳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此次投运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工程实现了技术升级与容量扩展。扩容后,该储能设施年充放电次数可达600次,每年可新增消纳风光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这些清洁电力相当于满足约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同时可减少标准煤消耗9000...
文成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文成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由上海电建福建公司承建的文成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为当地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该项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场址总面积约573.72亩,总装机容量23兆瓦,标志着该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项目地处海拔580-720米山区,共安装37176块N型双面双玻组件,配套建设35千伏变电站。面对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建设团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与强化现场管理,克服了设备运输与组件安装等技术难题,确保工程按期...

推荐阅读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