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规范性文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清单》),旨在进一步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清单》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制定。
《清单》作为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重要完善,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标准提供了明确依据,不仅提升监管效能,同时标志着我国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为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促进核技术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健全环评制度体系
上海油压工作室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农业、环保、公共安全、生命健康、资源勘探、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领域,创造了许多新模式、新业态,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在工业领域,核技术利用原子核反应产生了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其辐射加工技术与检测技术,也在资源勘探、电缆改性、化工加工及特种材料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航天、军工及其他工业领域不断进步。
在环保领域,利用核技术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辐射检测并追踪污染情况,还能利用产生的射线对有害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效果相较传统方式更优秀。
上海油压工作室当前,核技术利用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带来显著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潜在辐射风险,必须通过严格环境监管确保安全。
上海油压工作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发生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重大变动时,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文件经批准后方可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尚未制定重大变动清单,缺少具有行业特点的判定依据。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体系、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加强与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有效衔接,《清单》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更精细精准
上海油压工作室有专家指出,此前,由于核技术利用领域缺乏专门的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使得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清单》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健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变动管理。
事实上,在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及时识别和处理重大变动极其重要,可以确保项目的环境合规性。这不仅涉及遵守法律法规,还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行业,重大变动情形各有侧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含原环境保护部)共6次发布重大变动清单,涉及30个具体行业和一个大类行业。其中,30个具体行业包括水电、水利、火电、煤炭、油气管道、输变电、海洋油气开发等,一个大类行业则是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
与其他行业相比,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具有其独特的敏感性和高风险特征,涉及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潜在环境影响关乎辐射安全与公众健康,容错率极低。因此,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放大辐射风险或改变辐射途径的“变动”进行精准识别与严格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清单》的出台,正是将这种风险管理理念落在了实处。
同时,《清单》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针对核技术利用的管理精细化与操作精准化,没有采用“一刀切”的粗放模式,而是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针对性地列出可能构成重大变动的具体情形。从宏观角度来说,《清单》的出台,为守护核安全底线、促进核技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确定性。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清单》从项目的性质、地点、规模、工艺以及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5个方面,明确给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判定条件。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性质,由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变更为其他类别建设项目;项目地点,建设项目重新选址或者调整辐射工作场所位置(包括总平面布置变化),导致调整后评价范围内出现新的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规模,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类别升高,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级别升高,放射源的总活度或数量、射线装置的额定功率或输出剂量率或中子产生率、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增加50%及以上,增加新的辐射工作场所;项目工艺,生产工艺或使用方式变化导致不利影响加重,含主要工艺装置、配套设备及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任何一项变化;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辐射安全措施改变导致不利影响加重,辐射安全联锁系统的联锁方式和逻辑发生改变导致联锁功能减弱,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和布局变化导致增加控制区,新增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口或气载流出物排放口。
“《清单》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管理,为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监督执法和相关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大变动的判定依据,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与公众健康,切实回应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为核技术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负责人强调。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将更加科学、高效,为核技术的安全利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