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国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025-09-30 16:23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上海油压工作室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作为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重要完善,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标准提供了明确依据,不仅提升监管效能,同时标志着我国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为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促进核技术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规范性文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清单》),旨在进一步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清单》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制定。

《清单》作为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重要完善,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标准提供了明确依据,不仅提升监管效能,同时标志着我国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为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促进核技术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健全环评制度体系

上海油压工作室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农业、环保、公共安全、生命健康、资源勘探、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领域,创造了许多新模式、新业态,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在工业领域,核技术利用原子核反应产生了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其辐射加工技术与检测技术,也在资源勘探、电缆改性、化工加工及特种材料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航天、军工及其他工业领域不断进步。

在环保领域,利用核技术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辐射检测并追踪污染情况,还能利用产生的射线对有害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效果相较传统方式更优秀。

上海油压工作室当前,核技术利用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带来显著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潜在辐射风险,必须通过严格环境监管确保安全。

上海油压工作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发生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重大变动时,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文件经批准后方可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尚未制定重大变动清单,缺少具有行业特点的判定依据。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体系、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加强与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有效衔接,《清单》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更精细精准

上海油压工作室有专家指出,此前,由于核技术利用领域缺乏专门的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使得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清单》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健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变动管理。

事实上,在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及时识别和处理重大变动极其重要,可以确保项目的环境合规性。这不仅涉及遵守法律法规,还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行业,重大变动情形各有侧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含原环境保护部)共6次发布重大变动清单,涉及30个具体行业和一个大类行业。其中,30个具体行业包括水电、水利、火电、煤炭、油气管道、输变电、海洋油气开发等,一个大类行业则是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

与其他行业相比,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具有其独特的敏感性和高风险特征,涉及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潜在环境影响关乎辐射安全与公众健康,容错率极低。因此,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放大辐射风险或改变辐射途径的“变动”进行精准识别与严格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清单》的出台,正是将这种风险管理理念落在了实处。

同时,《清单》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针对核技术利用的管理精细化与操作精准化,没有采用“一刀切”的粗放模式,而是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针对性地列出可能构成重大变动的具体情形。从宏观角度来说,《清单》的出台,为守护核安全底线、促进核技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确定性。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清单》从项目的性质、地点、规模、工艺以及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5个方面,明确给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判定条件。

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性质,由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变更为其他类别建设项目;项目地点,建设项目重新选址或者调整辐射工作场所位置(包括总平面布置变化),导致调整后评价范围内出现新的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规模,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类别升高,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级别升高,放射源的总活度或数量、射线装置的额定功率或输出剂量率或中子产生率、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增加50%及以上,增加新的辐射工作场所;项目工艺,生产工艺或使用方式变化导致不利影响加重,含主要工艺装置、配套设备及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任何一项变化;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辐射安全措施改变导致不利影响加重,辐射安全联锁系统的联锁方式和逻辑发生改变导致联锁功能减弱,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和布局变化导致增加控制区,新增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口或气载流出物排放口。

“《清单》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评管理,为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监督执法和相关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大变动的判定依据,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与公众健康,切实回应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为核技术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负责人强调。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将更加科学、高效,为核技术的安全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我国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作为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重要完善,为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标准提供了明确依据,不仅提升监管效能,同时标志着我国核技术利用领域环境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为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促进核技术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规范性文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以下简称《清单》),旨在进一步规范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
中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正式发运

中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正式发运

5月16日,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至客户手中。该产品是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我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据了解,碳-14是幽门螺杆菌检测、新药研发及环境监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以来,我国碳-14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全球仅有少数国家掌握量产技术。在国家原子...
核动力院堆芯安全保护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核动力院堆芯安全保护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燃料棒线功率密度和偏离泡核沸腾比在线保护系统样机顺利通过抗震试验。试验的通过,标志着核动力院首套基于堆芯关键物理热工参数的保护系统完成了科研样机的研制和验证工作,实现了堆芯安全保护技术的重大突破。燃料棒线功率密度和偏离泡核沸腾比在线保护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堆芯中子注量率等参数,实时计算燃料棒线功率密度和偏离泡核沸腾比等核心安全参数,成功替代了传统的超温、超功率Δt保护限值...
中核集团与上海电气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中核集团与上海电气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3月21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上海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一行。双方就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并签署新一轮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电气党委委员、副总裁金孝龙,副总裁贾廷纲,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军利参加会谈。申彦锋对上海电气长期以来给予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核集团的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和近年来主要成果。他指出,上海电气是中核集...
我国首款超长寿命碳-14核电池研制成功

我国首款超长寿命碳-14核电池研制成功

近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与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研制的全球首款以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微功率核电池,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烛龙一号碳-14核电池原型机,从核心材料研发到换能器件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能量转换率低、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瓶颈,掌握了多项突破性技术。由于碳-14同位素半衰期长达5730年,该电池不仅拥...

推荐阅读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