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核电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综合此前已经发布的中国广核2021年度业绩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均实现盈利,主要机组发电贡献稳定,市场交易电量与份额进一步增长。《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1年1-12月)》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核电、中国广核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42.9%、49.7%,市场份额合计超90%,行业高度集中。两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极具代表性。
5月10日,中国广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未来新建核电站会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在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近日,在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核心品牌商标“中广核”,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方式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中广核按照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要求,积极保护品牌资产、打造卓著品牌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数十年坚持不懈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掀开了中广核创建世界一流品牌的新局面。
5月6日下午,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技”,股票代码:000881.SZ)在深圳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公司董事长林坚,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胡冬明,总会计师谭剑锋,董事会秘书杨新春出席发布会。
5月2日13时42分,随着并网指令的发出,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这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具备发电能力,向着商业运行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日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两位央企“掌门人”分别发表署名文章,重点聚焦“华龙一号”、清洁能源、自主创新等方面。现将两篇文章一并发布。
据中国广核集团消息,4 月 21 日,红沿河核电站 6 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为机组后续冲转、并网、商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广西百色地区突发本土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中广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决策部署,迅速应对百色市突发疫情,除向定点帮扶县开展捐款外,还积极向百色相关县区捐赠防疫物资,切实履行央企责任。
2022年1月1日22时,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是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年发电能力约100亿度。
不论是从葛洲坝到白鹤滩,还是从秦山核电站到华龙一号,它们的背后都是几代中国青年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胜利果实,也是中国制造从无到有、由苦及甜的真实写照。这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表明,中国正走在世界能源革命的最前列。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12月30日通报,当日,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2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范电力系统并网运行管理,国家能源局对《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市场〔2006〕42号)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2月24日,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穹顶吊装,标志着该项目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穹顶是核电站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保证反应堆厂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实现固有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穹顶吊装因此成为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诺贝托·维安纳是一名生物专家,在中国三峡(巴西)有限公司大萨尔托水电站的鱼类养殖中心工作。该中心的工作之一是增殖放流,将养殖的鱼苗投放到自然水域。自1987年起,维安纳就在这里工作,见证了增殖放流对当地环境的改善。
中核集团20日披露,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送电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意味着在该领域中国成为世界核电技术的领跑者。
上一页 1..
9 10 11 12 13 ...
17 下一页
中国广核集团以“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以“成为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为愿景。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广核集团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71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5台,装机580万千瓦;拥有国内风电在运控股装机1433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运控股装机容量524万千瓦,海外新能源在运控股装机1078万千瓦。此外,在分布式能源、核技术应用、节能技术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