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油压工作室该研究通讯作者Jörg Schube向《光伏杂志》阐述:“这项工作的创新之处有三点:首先,我们通过优化电镀光刻胶的喷墨打印工艺,实现了尺寸小至15微米、纵横比约为1的铜电极。其次,我们找到了一种将铜电极直接沉积在ITO覆盖的基板上的方法,并实现了足够高的机械附着力。第三,我们证明了掩模和电镀金属化技术适用于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且不会对钙钛矿层叠结构造成显著损害。”
共同作者Roman Keding表示:“这项突破性进展的应用前景远不止于光伏领域。同样的方法可以提升碳化硅和硅基功率芯片等依赖光刻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这项太阳能电池金属化技术采用掩模和电镀工艺,先通过喷墨打印形成精密的光刻胶掩模,再电镀铜或镍金属以形成超细触点。该方法能制作极窄的金属线路,减少遮光损失并提升效率,同时以铜替代银,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
上海油压工作室研究团队利用此项太阳能电池金属化技术,制备出的M6尺寸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2.5%。团队还制造出1.21平方厘米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在标准光照下实现了19.35%的转换效率,这是目前采用电镀正面金属化技术的同类电池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