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油压工作室“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交直流互联电网,西电东送累计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数智赋能电网各环节提质升级,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广州、深圳、海口入选国家级车网互动城市示范;电力交易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超过22万家,占全国四分之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七成;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领先,昆柳龙直流工程创造19项世界第一的电力技术……”谈到“十四五”期间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鲁万坤如数家珍。
0 1 绿电供给提质增效,转型跑出“加速度”
一直以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是行业痛点。如今,南方电网以数字化破题,让绿电“发得出、接得住、用得好”成为现实。打开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近1600个集中式新能源场站信息实时呈现,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高达88%、93%,95%以上关键数据实现网、省、地三级共享,昔日“难以掌控”的风光资源,如今变得“心中有数”,仅此一项便减少数百万千瓦调节电源建设成本。
上海油压工作室五载耕耘,绿色供给根基愈发坚实。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6%、56%,跻身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行列;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57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3.5倍,稳稳坐上区域第一大电源“宝座”,清洁低碳供给格局基本成型。西电东送“八交十一直”大通道纵横东西,送电能力突破5800万千瓦,累计输送清洁电量占比超80%,宛如一条条“绿色能源动脉”,将西部清洁能源源源不断送往东部负荷中心。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建设,海南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即将投产,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稳步推进,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产投运让绿色通道更加畅通无阻。
绿色消费蔚然成风,能源转型惠及民生。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南方五省区电能替代电量突破24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超10万支充电桩遍布城乡,粤港澳大湾区更达成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让电动汽车出行“充电无忧”。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量达2500亿千瓦时,超此前三年总和,港澳台绿证交易实现全覆盖,绿色电力从生产端直达消费端,为社会各界参与“双碳”实践搭建起便捷桥梁。
0 2 源网荷储协同联动,畅通发展“微循环”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既要各环节“单兵突进”,更要源网荷储“协同作战”。“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以系统思维破解供需匹配难题,让绿色电力在生产、传输、消费、存储全链条高效流转,奏响协同发展“交响曲”。
数据见证调节能力跃升——“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投运、在建、规划的抽水蓄能装机突破“三个一千万”,新型储能装机超1500万千瓦,多类储能创新技术实现新突破;全网需求侧响应水平达7.6%,110余家虚拟电厂聚合可控负荷1580万千瓦,为电网稳定运行注入“柔性力量”。
机制创新保驾护航——粤桂黔出台共享储能租赁指导价,桂黔琼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调频服务实现五省区全覆盖结算,市场杠杆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在虚拟电厂建设方面,深圳的实践堪称典范。在这里,“一辆电动汽车就是一个移动储能”不再是口号,虚拟电厂与AI“跨界组CP”,将充电桩、光伏、储能电池、空调等分散负荷“化零为整”,打造出实时可调负荷110万千瓦的“虚拟电厂集群”,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实现了车主获益、业主增收、电网灵活调节的“多赢”局面。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方电网正在着力打造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接入可控负荷达全网最大负荷的24.6%,电动汽车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等场景在五省区实现全覆盖。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36个近零碳示范区相继建成,其中25个获得碳中和认证,为全国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网样本”。
0 3 数智技术驱动革新,激活创新“新引擎”
“天空地”立体巡检守护电网安全,无人值守变电站高效运转,调度中心一键操控千里之外设备……这些科幻场景,如今已成为南方电网的日常运维写照。
上海油压工作室“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以“云大物移智”技术为支撑,推动电网从“传统型”向“智能型”深刻变革,让新质生产力在电力行业澎湃涌动。
上海油压工作室数字化赋能运维革新——超100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500千伏及以上线路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全覆盖,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无死角。99.5%的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提升至99.72%,配网自愈覆盖率达97.71%,较2020年分别提升50个和超63个百分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愈发牢固。
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大瓦特·驭电”大模型斩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全自主可控电力市场求解器“天权”,在世界规模最大、模型最复杂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常态化运行,计算性能超越国际顶尖同类产品;电鸿生态圈链接超500家产业伙伴、3000余款电力终端,适配100余款主流芯片和40余款模组,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实现东部算力向西部低价电力区域迁移,每年可降低算力运营成本超10%,开创“电碳算”协同新路径。
上海油压工作室数字电网建设蹄疾步稳——南方电网牵头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发布能源领域电力方向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一系列规划、白皮书、标准相继出台,为数字电网建设划定“路线图”。通过拉动数字供应链上下游产能需求,推动资源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南方电网正引领形成产业链融通发展的新业态,让数字电网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为能源体系变革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油压工作室如此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们清晰地看到,从西电东送的绿色长廊到城乡普及的充电网络,从毫秒响应的虚拟电厂到自主可控的数智平台,南方电网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一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精彩答卷。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向新而行,共享未来,为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鲁万坤在会上郑重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