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活化新技术让退役铅酸蓄电池“变废为宝”

2025-01-30 08:25  来源:国家电网报  浏览:  

近日,在河北雄安零碳交通示范工程碳化硅柔性变电站内,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环保化学所环评及水保专责宫云茜使用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及检测一体化移动平台检测了“延寿”后的退役铅酸蓄电池。结果显示,电池容量恢复至额定容量的95%,符合变电站内电池使用的需要。

铅酸蓄电池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应用河北电科院研发的退役铅酸蓄电池柔性活化与综合利用技术,退役铅酸蓄电池经活化、检测及重组后,容量可恢复至额定容量的92.5%以上,使用寿命延长约两年。

每年大量铅酸蓄电池退役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储能设备和备用电源大多使用铅酸蓄电池。在变电站内,铅酸蓄电池为保护设备、通信设备、不间断电源等提供应急供电。每年都有大量的铅酸蓄电池因容量衰减、无法满足技术标准而退役。

“退役的铅酸蓄电池具有一定的容量保持率,直接报废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破坏环境。解决退役铅酸蓄电池‘再就业’问题十分重要。”宫云茜介绍,实现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与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减少直接报废拆解的电池数量,降低购置新电池的成本,助力保护环境。为此,自2020年开始,该院组织人员跟踪研究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技术。

当前,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是依靠改变退役电池充电方式达到活化目的,要击穿附着在电池极板上的惰性硫酸铅,增大电池活性物质与极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恢复电池活性。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用时较长,对活化设备及操作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

“化学方法的见效速度快不少。它是通过添加化学活化剂来提高硫酸铅的溶解度,使惰性硫酸铅溶解并转化为活性物质,进而让电池重新焕发活力。”河北电科院环保化学所副所长郁金星说,但给电池添加化学活化剂,可能会增加电池的内阻,改变电解液原结构,导致电池二次寿命较短。

活化新技术以化学试剂法为主、物理充电法为辅

“现有电池活化技术有局限性。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并且尽量使活化后的电池容量恢复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上。”河北电科院环保化学所环保技术研究专责车凯说。该院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成立了铅酸蓄电池活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团队,开始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针对变电站内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攻关团队分析了其活性影响因子及失活机理。经过对比实验,他们发现了铅酸蓄电池寿命影响核心因子与活化性能耦合关系,建立起电池参量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在此基础上,攻关团队着重研究了原位晶体消解方法,开发了多组分柔性活化剂,根据失效程度给退役铅酸蓄电池分级,并为其分别匹配最优的活化方式,形成了退役铅酸蓄电池柔性活化与综合利用技术。“针对负极硫酸盐化及电解液干涸两种失效模式,我们通过25组实验探究了单一与复合试剂的活化能力,获得了适用于不同失效程度退役铅酸蓄电池的柔性活化剂最佳配比,开发了以化学试剂法为主、物理充电法为辅的活化技术。”车凯介绍。

2022年,攻关团队配套研制了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及检测一体化移动平台。相关人员利用该平台“一键操作”即可就地完成铅酸蓄电池容量实时检测和活化操作,提升了活化的效率和便捷性。

相关成果使316节退役铅酸蓄电池重新“上岗”

“我们通过微调活化剂比例和改变活化方法,满足不同等级退役铅酸蓄电池活化及不同二次利用场景的需求,效率高且环保。”郁金星说。除了研发电池活化相关技术,他们还搭建了一套涵盖性能、安全性、外观形变程度等综合指标测试的铅酸蓄电池再利用测试和验证平台,帮助退役电池做“体检”。该平台可以综合评价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掌握二次利用前电池的性能指标与安全指标。而在测试和验证后,攻关团队也会对退役铅酸蓄电池进行综合性能评价,根据情况选择活化或其他安全环保的处置方式。

上海油压工作室攻关团队在衡水源网荷储分布式微网示范工程、雄安零碳交通示范工程碳化硅柔性变电站试用相关成果,目前已累计完成了316节退役铅酸蓄电池的活化再利用。活化后的电池容量普遍恢复至额定容量的92.5%以上,重新“上岗”后助力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该成果降低了电池更换的频次,也降低了电池购置的成本。据攻关团队测算,单次检测活化费用仅为购置同型号电池费用的10%。

上海油压工作室河北电科院将推进该成果在批量退役铅酸蓄电池应用方面的研究,并探索其在新能源、储能等行业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钒液流电池制造商 H2 为韩国新工厂筹集资金

钒液流电池制造商 H2 为韩国新工厂筹集资金

韩国钒液流电池(VFB)制造商H2, Inc.近日获得了1600万美元的过桥资金,这笔资金将用于K2制造工厂的建设,该工厂计划在2026年将年产能提高近三倍。过桥资金作为一种短期资金注入,旨在帮助H2, Inc.直至获得长期资金流。H2 的 K1 制造工厂每年可生产 330 兆瓦时的 VFB。| 图片:图像 ©2025 空中客车、Maxar Technologies,地图数据 ©2025/谷歌地图K2工厂已选定地块,设计年产能为1.2 GWh,主要生产H2的EnerFl
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能比预期延长 40%

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能比预期延长 40%

斯坦福大学-斯洛伐克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现实世界的驾驶和充电习惯可能会使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比研究人员之前认为的更长。斯坦福电池中心 SLAC于 12 月 9 日在《自然能源》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现实世界的驾驶习惯(如走走停停的交通、高速公路驾驶、快速的城市旅行以及长时间停车)可能会使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比之前认为的长约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普通电动汽车车主可能不需要更换电池组或升级到新车,从而节...
2亿元!卓翼科技为新能源子公司增资

2亿元!卓翼科技为新能源子公司增资

12月10日,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改善子公司天津卓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卓达)的财务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卓翼科技拟以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天津卓达增资2亿元(其中,增资金额1亿元计入实收资本,1亿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天津卓达的注册资本将由2亿元增加至3亿元,仍是公司全资子公司。据了解,天津卓达成立于2007年08月,注册资本(增资前)为2亿元,卓翼科技持有其100%股权。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新能...
Stellantis 和 Zeta Energy 将合作开发锂硫电动汽车电池,目标是到 2030 年为 Stellantis 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Stellantis 和 Zeta Energy 将合作开发锂硫电动汽车电池,目标是到 2030 年为 Stellantis 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Stellantis NV 和Zeta Energy 宣布了一项联合开发协议,旨在推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该合作旨在开发具有高重量能量密度的锂硫电动汽车电池,同时实现与当今锂离子技术相当的体积能量密度。对于客户而言,这意味着电池组重量可能显著减轻,但可用能量与当代锂离子电池相同,从而实现更大的续航里程、更好的操控性和更高的性能。此外,该技术还有望将快速充电速度提高 50%,让电动汽车的拥有更加便捷。预计锂硫电池每千瓦时成本将不到当前锂离...
LG Energy Solution 和通用汽车庆祝俄亥俄州工厂生产出第 1 亿个电动汽车电池单元

LG Energy Solution 和通用汽车庆祝俄亥俄州工厂生产出第 1 亿个电动汽车电池单元

LG能源解决方案与通用汽车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在俄亥俄州沃伦的一号工厂近日迎来了重要里程碑,成功生产出第1亿个电动汽车电池单元。这一成就正值Ultium Cells上市五周年之际,该工厂为此举行庆祝仪式。该工厂占地广阔,拥有2200名员工,采用先进镍钴锰铝技术的袋式电池生产,为北美通用汽车电动汽车工厂提供产品。作为两家公司扩大北美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规模计划的一部分,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他们在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此外,庆...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