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两层钙钛矿与一层硅结合的设计,其16平方厘米尺寸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23.3%。研究团队表示,这是目前同类尺寸器件中的较高效率。同时,其1平方厘米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27.06%,创造了该尺寸的新纪录。
上海油压工作室在稳定性方面,1平方厘米电池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热循环测试,在经历200次极端温度波动后仍保持性能。该电池在连续光照运行400多小时后,能维持95%以上的初始效率。研究负责人Anita Ho-Baillie教授表示:“这不仅证明了大型、稳定的钙钛矿设备是可能的,而且还展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巨大潜力。”
上海油压工作室研究团队通过材料创新提升电池性能,用铷元素替代甲铵,并用二氯化哌嗪代替氟化锂进行表面处理。这些改进减少了晶格缺陷与降解现象。在连接两层钙钛矿结的架构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金纳米颗粒排列方案,优化了电荷传输与光吸收特性。
Ho-Baillie教授指出:“这是迄今为止演示的最大的三结钙钛矿器件,并且已经过独立实验室的严格测试和认证。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这项技术可以规模化应用于实际。”这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汇集了多国科研力量,包括中国、德国和斯洛文尼亚的研究伙伴。
上海油压工作室随着进一步研发,这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有望为太阳能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的应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