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宣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如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能源体系转型升级?关键之一在于破解地热能等新能源关键领域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
地热发电是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新型发电技术,可全面替代火电。我国地热能基础资源总量约为856万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2.01%。很多人对地热发电十分看好,行业普遍观点认为大力开发丰富的地热资源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
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春天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进激昂。会场内外,能源领域代表委员及全能源系统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对于如何推进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立足国内持续加强重要能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事实上,过去五年来,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成效凸显,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深挖地热资源“富矿”
据悉,太阳能和风能易受季节天气影响,而地热能发电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低碳、稳定可靠等特点,不受天气影响,不需要配置储能,可以24小时不间断提供能量,地面设施占地面积小,比化石燃料成本节约高达80%。并且地热发电站只产生天然气发电站六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地热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可再生能源问题既经济又持久的方案。但是与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地热发电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像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其他新能源项目那样提出了包括具体装机目标在内的明晰的产业发展规划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导致市场端、产业投资层面上的滞后。
尽管如此,地热资源仍然是一座待开垦的“富矿”。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初步评价结果: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5万亿吨,地热资源基数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资源量占世界1/6。但目前开发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欧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然而,中国涉及地热勘探、高温钻井、装备制造和工程设计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和产业链已具备和世界地热能发电强国相等的能力,那么为何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如此大的差距?中国接下来如何推动地热资源的发展加速?如何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利用?
上海油压工作室现实来看,制定地热发电发展规划,明确具体目标、推出有效激励机制及相关扶持政策是关键。
多措并举破解发展难题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在涉及地热勘探、高温钻井、装备制造和工程设计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和产业链上,已具备和世界地热能发电强国相当的能力。据悉2021年参与中国中东部首个地热发电和中国首个干热岩发电的天加,拥有研发、制造的地热发电装备频谱齐全,容量从最小65kW、280kW、1MW,到最大66MW,还是世界地热能发电第二大公司。但长期以来,这一趋势能源和先进技术,却并未像光伏和风电一样受益于强大的政策扶持而在国内迅速推广开来。
上海油压工作室“新能源的政策配套电价与装机容量往往呈现正相关,全球地热能发电强国都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电价支持政策,从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地热能发电扶持电价政策,上网结算基准价以当地煤电标杆电价计,超出标杆电价的部分按照央地分摊比例原则承担,推并对符合技术标准高效清洁的地热项目减免地热资源税,以政策“组合拳”破局地热能市场化落地,推动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进一步缩小与美国、印尼、土耳其、肯尼亚、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的差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谋势已定,能源行业正全力以赴,奔赴在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新答卷的康庄大道上。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