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已达103亿千瓦时,其中由青海向西藏输送71亿千瓦时,由西藏向外输送夏季富余水电32亿千瓦时,有力保障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是第一条通往西藏的“电力天路”。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00多公里,由750千伏交流、±400千伏直流、藏中220千伏环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工程段±400千伏柴拉线平均海拔4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
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工程青海段运维的国网青海检修公司持续强化工程运维管理,±400千伏柴达木换流变电站实行全封闭管理,延长运维人员连续值班时间,交接班不见面,降低人员接触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采取办公场所定时消毒、佩戴防护口罩、定时量体温、分散就餐等措施认真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全力确保保证电力稳定输送,为青藏两省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作为连接青藏两省区的能源大动脉,这条“电力天路”的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电网长期以来的电力供应矛盾,彻底改变了西藏电网孤立运行的局面,疏通了西藏能源瓶颈,为丰水期“藏电外送”和枯水期“送电进藏”提供了稳定的“绿色通道”,使西藏夏季丰富的水电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的基础上,也进一步优化了青海能源资源配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进了民族团结。
上海油压工作室自2011年工程投运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不断强化工程运维管理,持续探索创新,先后通过串补、调相机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青藏联网工程的输送能力。“新技术的应用将有效解决青海海西地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引起的电网电压支撑薄弱问题,提高西北电网及柴拉直流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工程输送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柴达木盆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配置。”
上海油压工作室负责工程青海段运维的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说,随着西藏藏中地区电网结构的加强和用电负荷的增长,柴拉直流输电系统双极功率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现在的600兆瓦,大功率运行输送电能已实现常态化,工程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在工程日常运维管理方面,该公司不断推进电网智能巡检体系建设,通过“人防+技防”手段,双管齐下,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电网与自然和谐共处新模式,实施“生命鸟巢”等绿色环保举措,提升工程运行的安全稳定系数。
目前,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柴达木换流站运维检修人员持续加强±400千伏柴拉直流系统运维保障工作,积极有序推进调相机施工验收等重大项目生产复工工作,全面做好工程建设准备工作,全力保障“电力天路”及青海主电网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