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2020年12月31日,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中国风电发展史上迎来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日程,风电将结束补贴时代,进入风火同价年代,也就是平价风电。这不仅仅意味着风电将会更大程度普及开发(承诺核准制实施,大幅缩减项目的审批时间),同时也彰显了中国风电技术发展与进步近十年来的丰硕成果。
上海油压工作室最近几天与诸多同行线上交流2020年补贴退出后的平价风电,大家共识是对三北区域没有任何担忧,而对南方山地的平价风电非常担忧,建议不开发或者少开发。
尽管如此还是对南方平价风电表示看好,主要基于南方诸省区的市场需求。
上海油压工作室南方省份的经济总体发达,未来几年用电需求会持续上升(除云南贵州外,湘鄂桂的装机容量都在4000万kw级别,与其经济总量是不匹配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原因之一在于,发展火电的道路基本到了尽头(关停转小/老火电也在同步进行);之二,水电基本已经开发殆尽,为环保还在关停小水电;之三,南方区域的光伏因植被覆盖率高无法大规模发展(尽管光伏组件价格三级跳水);唯有风电还有见缝插针的机会,发展分散式平价风电仍有大量机会,见缝插风机。
当然,大家也知道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三北特高压拉过来(几天前陕北到湖北的特高压又开建了),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最复杂。特高压跋山涉水几千公里,投资几千亿,一条线路从规划到批复,到建设到并网,没有五到八年是无法实现,而且涉及多个省份的协调,央企与地方利益纠葛纷纷扰扰,就是总理也难协调好,过去的多条特高压建设已经证明。
上海油压工作室由于笔者由于长期在南方区域从事风电市场工作,对三北区域风电发展了解很少,所以不敢发表意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建设条件和风资源条件肯定是相当不错,至少对平价风电而言是一个有利因素。现在三北区域大干大基地平价项目,如火如荼,相对南方山地高原平价风电而言,基本都是困难重重,可谓天壤之别。
闲暇之余,根据笔者个人看法,粗浅地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与广大同行交流:
困难一
风资源质量严重下降
笔者近几年接触了不少滇桂黔、湘鄂赣等区域的风电项目,可以肯定的是,能开发的区域(环保林业等无限制)、风资源条件较好的都基本都开发完成,已经被我们的开发商前期工作们拉网式排查无数遍,剩余项目的风资源统计情况来看,除开云南,风速基本都是都在6m/s以下,平均海拔也在500m左右,在湘鄂桂部分区域还有严重的冬季浮冰现象,给仅剩的一点资源质量又打了折扣。因剩余大部分项目都在5-5.5m/s范围(非云南区域),从而对风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发电多,单价低,运维易。
困难二
环保林业等限制性区域管控越来越严
上海油压工作室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风电在南方山地高原区域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贵州,广西,湖南都单独下发了环保、林业的单独文件,控制风电在敏感区域的开发。早期风电与环保和谐发展共存,其实也有很多的典型案例,但那是在风资源好,有补贴,效益能填补环保投入的前提下。
风电开发区域都是荒无人烟的高海拔或高山区域,因此风资源好的地方植被环境都好一些,各地为保护绿水青山,凡能申报各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及生态区的都一概圈入,等到风电开发者再来,只能望风兴叹。同时,同比前五年,环保投入也基本成倍增加。
因可开发区域的总量越来越少,工业用地指标越来越难,林地等征地成本大幅上升,过去3年,仅林业和项目用地征地成本增加一倍不止,风机价格的大幅下浮一下子给冲销不少(估计近两年的项目,大家都深有体会)。
困难三
开发建设成本越来越高
环保控制给建设成本增加带来巨大挑战。因为环保需求,砂石料工厂关停一半甚至更多,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一夜之间暴涨数倍;以湖北为例,因为长江大保护计划,湖北两岸砂石料价格从几十块一吨暴涨到200多一吨。水泥价格一下价格倍增,就这样,广西还曾一度出现水泥厂汽车排队等货现象。
低风速风机和复杂风资源工况的出现,导致运输、基础施工和吊装成本也大幅增加。因为低风速风资源的现有情况,必须使用大直径的叶轮风电机组,机舱重量增加、叶片长度加长导致道路建设成本、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尤其是叶片,现在南方区域的山地风电场,叶片基本上都需要二次转运,转运距离越来越长,费用也是越来越高。基本一台机组的二次转运费用基本都需要20万元以上,仅此项费用就增加投资造价100元/kw左右。同时,山地高原风电因为湍流强度大,塔筒载荷加大,基础及塔筒重量的投入也相应加大。
大功率风机的使用,施工费用也大幅上升。以吊装为例,95m以下塔筒,110吨以下的机舱吊装,120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可以满足,高于这个机舱重量或塔筒高度,就需要160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或800吨的履带吊。如果采用履带吊,吊装周期将增加40%以上,同时这样的履带吊和汽车起重机全国也没有多少台,没有谁为了吊装几个项目去购置一台5000-8000万左右的工程机械,毕竟成本不低。
上海油压工作室主机价格从4000元/kw多下跳到3200元/kw(2019年年初行情,抢装期价格单独论),价格下降幅度其实不小,但因为建设成本、环保成本等等价,基本被吃掉,总体的建设成本基本没有下降多少;2021年开始,新的平价项目上网电价将0.57元/度狂泄到0.3358-0.45元/度(湘鄂黔桂滇平价水平不一样),下降最大幅度达到41%,可谓挑战巨大。当然,开发商们的收益水平底线也在下调,基本都会以8%作为最低收益考核,就如此,表面来看也无法实现平价。
技术在进步,行业要发展,向风要钱这是行业使命,也是我们风电人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风电行业的上下游所有相关者共同努力,增效挖潜,开源节流,开拓创新,终将可以实现有限的资源,平价上网。
之一:商业模式需要有所调整,上下游共同体开发,实现利益捆绑,风险共担
风电平价是必由之路,需要风机零部件-风机-EPC-运营商-电网等全产业链协同。过去带补贴的风电开发,都是我们开发商在唱戏,独自承担风险,主机厂、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电网企业都在赚自己该赚的钱,风险与其无关。当然,前期开发投运的风电场,一方面带补贴,同时风资源较好,设计院设计都偏保守,挣钱是必然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其实我个人有一点粗浅想法就是学习PPP模式,利益相关者都进入项目开发。设计院作为项目的设计者,必须把风资源的潜力实事求是的体现出来,过去大部分项目的设计小时数都是实际运行小时数的80%左右(当然开始经验不足);同时优化施工设计,将实际建设成本设计出来;主机厂开发最优的风机,最大限度的降低运维成本,在行业平均利润的前提下销售风机;建筑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找出最优最省钱的施工方案;电网企业想方设法降低送出成本。只有利益相关,才有可能实现劲往一处使,共同为降低造价出力。
在这方面,我已经了解到其实有些项目,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具体的区域和项目笔者就不具体描述。
之二:挖潜增效,定制开发模块化的山地低风速大功率风电机组
上海油压工作室采用大容量大叶轮风机是趋势。作为风机主机厂出来的我,这是个人最大的想法,也是可实现的。南方区域风电的一个特点就是风资源极差(相对7m/s的风资源而言)。5-5.5m/s(山地风电)或6m/s左右(云南区域高原风电),湍流强度大,对风电机组制造商也是巨大挑战,不仅发电量高,还要单位造价极低。因林地等土地机位限制,南方区域也被逼开始使用大容量的大叶轮直径风机,这个已经开始逐步实施。湖南已经有投运的3.4MW机组(有补贴项目),证明至少这个容量范围机型在技术上可行,带补贴的前提下,经济效益可以保证。
上海油压工作室功能模块化定制配置。根据我个人接触的各个厂家的风机了解,其实风机里也是有很多的风机功能一辈子也使用不了几次(涉及安全除外,和汽车一样),建议我们的风机设计者多和已经投运的风电开发商们坐下来沟通交流,故障多发的功能在哪些部件和模块,而基本不发生故障的功能件与模块有哪些,以此作为开发基础,进行模块化配置设计,不需要的可以减配或者简配,针对不同风况和不同环境,进行定制化配置,以此降低单位造价。在我之前工作的主机企业,曾经做过很多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开发,因为种种原因后来夭折,但是思路确实非常不错,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单位造价。
大功率的超大叶轮直径风电机组对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路面载荷,宽度以及穿村过寨的麻烦,都是成本增加的拦路虎。能否考虑设计机舱的模块化现场组装,我想会大幅降低道路的单位载荷要求,以此可降低风电场内和场外道路建设和改造费用;现有的叶片转运费用太高,创新运输叶片运输方式,减少道路改造带来的麻烦;现场吊装工艺的优化和优化机舱吊装重量带来的吊装设备吨位的下降,会大幅降低吊装费用。
之三:创新塔筒、基础等外围设计,优化施工方案,AI智能无人值守运维
上海油压工作室回首看十年的MW级风机,再看今天的4.x平台风机,无论是性能,可靠性,质量以及价格,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未来的风机塔筒、基础肯定有新的方案解决,进一步优化载荷,降低塔筒重量,创新塔筒结构(已有桁架混合式)和基础形式,降低单位造价。谈到建设施工创新,估计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也是可以实施。模块化机舱吊装、模块化基础施工,提升效率,减少用地,缩短施工周期;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AI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无人值守,执行智能运维,降低全寿命周期的运维成本。
平价风电目前国内运行的风电场已有运行,但项目处于北方区域,而且是在2019年年初的风机价格基础上,与南方的山地高原项目还不具备可比性,但给我们开发商和风机主机厂家看到了希望。
上海油压工作室2019年大批计划内的平价项目都还在前期工作阶段,因为成本和收益存在较大差距搁置,根据我接触的项目来看,大家都在观望(到2021年风机价格还是个谜,抢装后到底跳水到多少)。2020年抢装之后,2021年,南方区域将会迎来平价风电的第一个试水期,尽管新冠病毒疫情给风电行业从业者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给广大的开发商前期工作者们、设计院及风机主机厂家的科学家们留下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好好规划与设计平价风电项目,打破平价风平浪静的局面。(作者:李彩球,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