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发布,引领民航低碳转型

2025-07-09 09:30  浏览:  

7月3日,在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主办的 “可持续燃料标准协同与发展路径: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 主题沙龙上,《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正式发布。该报告由飞友科技主编,绿航时代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助完成。自2022年首次发布以来,报告已经连续发布至第三版,并在行业内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科学严谨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与政策研究框架。

《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延续了前两年的研究基础,同时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了拓展,尤其是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中国民航低碳转型路径的研究,全面呈现了中国民航在碳排放管理、绿色治理、技术创新和政策响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后续民航业制定减排策略与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航空碳减排的宏观背景与国际治理

近十年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国际航空界积极行动,围绕碳减排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全球范围内,航空公司、制造商、非政府组织、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等机构,都在各自领域推动着减排措施的实施。这一过程中,虽然存在协作与争议,但无疑,碳减排已成为全球航空业共识。

上海油压工作室报告中回顾了全球航空碳减排的进展,尤其是对中国民航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进行了全面盘点。在全球复杂的环境和新旧发展阶段交替的背景下,报告展望了中国民航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的路径规划。

民航“双碳”路线图:科技与创新驱动未来

中国民航碳排放的核心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四大方面:航空器制造技术、空中交通管理与航空公司运营优化、机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以及替代燃料。报告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全面盘点了目前各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应用进展。

报告指出,随着新型低碳飞机的研发不断推进,航空器的碳排放已开始显著下降;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公司运营优化方面,需要政府机构、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的通力协作,通过引入智能化的航班调度与飞行路径优化系统等,也在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上海油压工作室值得一提的是,替代燃料的研究与应用也是报告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发展与政策支持逐渐成为航空碳减排的关键驱动力,报告特别提到,虽然中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成熟,未来将成为降低航空碳排放的重要武器。

ESG框架:推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管理

近年来,环境、社会、治理(ESG)已成为全球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议题。应对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加剧及多元化治理结构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一背景下,ESG理念的提出为企业和行业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深入分析了ESG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趋势,特别是通过ESG框架对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考察。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民航业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也不断强化。民航业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推动着行业向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航空运输碳排放数据分析:回顾与前瞻

上海油压工作室根据报告分析,中国民航市场已经全面恢复,运输量和碳排放量都超过了2019年“峰值”水平,尤其是在飞机机队运行和碳排放结构特征方面,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单位排放率呈现稳步下降状态。

根据报告数据,宽体机运力的过剩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国内航空市场中,宽体机的需求已明显下降。随着部分航空公司加速退出宽体机机型,中国航空碳排放的增长势头预计将得到有效遏制,国际航空市场的碳排放峰值已初步显现。

节能减排优秀案例:实践中的绿色行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航业低碳发展,报告优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能减排案例,展示了中国民航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例如,国泰航空的可持续航空燃油计划、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国际卫星厅三星级绿色建筑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具体行动,也为其他同行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参考依据。

此外,报告还通过飞友科技CAPSE平台,开展了面向民航“双碳”目标的调研活动,捕捉了客户对低碳发展的认识和期望,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内外对碳减排的重视。

未来展望:绿色发展持续推动行业前行

《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持续推出三年,每年都对未来的发展环境提出预见和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局势变化以及航空业发展模式的不断演进下,民航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碳减排无疑是报告的核心议题,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报告强调,面对全球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发展格局,民航业需要站在行业外更高的视角,审视自身发展,探索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到平衡点,才能确保民航业在未来实现绿色转型,助力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据报告负责人介绍,自发布以来已有众多行业人士访问飞友科技官方网站获取报告,获得了较高的行业关注度。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格的碳减排要求,中国民航业已具备了应对挑战的能力,未来将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相关推荐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元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元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殷军,注册资本95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公共铁路运输、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业务、工程管理服务、对外承包工程、信息咨询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累计通行突破3000列 运货超30万标箱

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累计通行突破3000列 运货超30万标箱

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了解到,8月6日,一列满载汽车轮胎、豆油、铝锭等货品的中欧班列抵达满洲里铁路口岸,经换装后,驶向西安国际港站。今年以来,中欧班列东通道累计通行已超30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过30万标箱,占全国总量26.6%,其中回程班列开行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3.1%。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组成,通行线路已增至27条,覆盖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联通国内长沙、郑州、成都、苏州等60余个城市。运输货物涵盖电子产品...
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至15天

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用时缩短至15天

土耳其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副部长恩维尔·厄斯库尔特4日说,中欧班列经中间走廊从中国出境到入境土耳其用时已缩短至15天。当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一场发车仪式上,两列从中国抵达土耳其的中欧班列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分别开往波兰罗兹市、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厄斯库尔特介绍说,其中一列发自成都,运载508吨货物,从新疆阿拉山口,经中间走廊,抵达土耳其东部边城卡尔斯,用时缩短至15天。据了解,受通关效率、里海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欧班列从中...
突破80000列!

突破80000列!

8月5日,满载3614吨煤炭的83277次列车从靖边东站驶出,一路南下开往湖北省襄州北站,标志着浩吉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运货物列车突破80000列,累计运输货物达到4.35亿吨。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南站,南至江西吉安站,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全长1813.5公里,是国家北煤南运战略布局的重要通道。自2019年9月28日开通以来,它以年均超20%的货运量增速,持续为鄂湘赣等华中地区输送能源,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钢铁动脉...
中国船舶将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将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8月4日,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同时发布多条公告,披露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信息。据公告,中国船舶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本次交易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批复》(...

推荐阅读

热文

Copyright © 上海油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