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02-07 12:52:0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

  释义

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

上海油压工作室  夔:兽名。本文为一人名。只要一个有才干的人,就能办好这件事,不必需要很多的人。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故事

上海油压工作室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晚上像月亮;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认为它是不祥之物。

  后来,这只怪兽终于被勇士们擒住献给了黄帝。黄帝把它杀死,用它的皮制成一只很大的鼓。它的声音可以传到500里外。

  到了唐尧时代,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磬。磬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只要夔一击磬,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他感到音乐的'作用很大,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任用了夔,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一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够了。”

  果然,夔很尽职,通过音乐把中原的文化传播到了四方。在春秋后期的鲁国,不少人把在舜统治天下时期担任乐官的夔,与黄帝时代的怪兽夔混为一谈,认为这位乐官只有一只脚。鲁哀公对此搞不清楚,特地去问孔子:“我听说乐官夔只有一只脚,是这样的吗?”

上海油压工作室  孔子摇着头回答说:“一只脚的夔是有的,那是黄帝时代捕获的一只怪兽。乐官夔是人,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呢?舜曾经说过‘夔者一而足’,但这话的意思是说,精通音律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非是说他只长一只脚。”

上海油压工作室  孔子的解释是合理的。后来人们为了避免误会,“夔一足”的说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足”。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明确而为“一夔已足”这一成语。

【一夔已足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同舟共济的成语故事12-31

兔死狐悲的成语故事12-26

简短的成语故事12-18

随遇而安的成语故事12-12

着名的成语故事11-25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09-02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07-30

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06-08

以貌取人的成语故事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