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科学个人课题总结

时间:2021-11-14 14:37:33 个人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个人课题总结范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途径。要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就要注意下面几点:

科学个人课题总结范文

  一、结合实验材料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例如《溶解现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二、从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上海油压工作室  儿童要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行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

  1、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实事证明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是的确有成效的。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又如《轮轴》一课,围绕轮轴是否省力,让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有的小组设计新颖;在两个轴心同一条水平线上在轮的右边和轴的左边分别系上一根细线,垂下的长度相同,并各系上形状。大小相同的砝码,左边相当于重物,右边相当于拉力,同时松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就能推断轮轴是否省力了。这个设计具有创造性,如果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是不会想到这些方法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  2、实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上海油压工作室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材料,要言不繁,一两句话加以引导,下面就可以给孩子以自由。”在这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无拘无束,可以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如《斜面》一课,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充分时间自行展示小组实验。汇报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只用一块木块通过改变木块倾斜的角度分别用测力计测出拉力并记录,比较数据发现了斜面倾斜角度越大越不省力;有的小组通过摆木块发现坡度越大,小木块下滑的速度就越快。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这样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又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在教学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基础。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活动,就没有创新性的发现。在这些创造活动中的“发明创造”,学生不仅获取了“金子”,还练就了能点石成金的指头。这种探索自然科学的实践活动,才是“科学”的最本质的内涵,有了这个本领,学生才能在搞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四、抓住锲机,升华引导。

  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收集到丰富的﹑初级的﹑感性事实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再加工,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其思维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是难以自行探索的,也就无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如《弹力》一课,学生利用弹性材料做了大量的弹性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弹性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弹性概念。而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这些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概念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引导梳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概括,就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并最终使创造、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兴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必须从激发探索兴趣、放手大胆实践、抓住锲机升华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以逐步的培养。

上海油压工作室【科学个人课题总结】相关文章: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03-02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11-08

屯东小学个人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03-05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6篇01-28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6篇)01-29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1-19

小学科学教师个人总结11-15

科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4-18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课题开题报告03-03

课题申请书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