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官员的精彩顺口溜

时间:2021-02-15 09:41:40 顺口溜 我要投稿

官员的精彩顺口溜

  “今天期辰好,大家劲头高。开工把桥修,桥通路不遥。几场大暴雨,把桥冲坏了。路也被冲烂,往来太烦恼……”咋一听,不就是顺口溜吗?是的,这是一个听起来并非顺溜的顺口溜,可眼下正在网络上疯传。得以疯传有两个要素,一是创作者为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明,二是念顺口溜的地点在兴文县一大桥开工现场。

  一个人的水平咋样,说话很看得出来。所以,领导不敢轻易即兴发言,害怕讲错话、讲外行话、讲不得体话。于是,每逢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或会议,领导讲话是由专门人员精心起草好稿子的。按常规,石副县长也该念稿子的'。不过,这种稿子即使不念,大家也会知道讲点什么,无非是感谢上级领导关怀及大桥建设的重要意义等。这种空话加套话的发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官腔”,群众听不懂、记不住、不待见。

上海油压工作室  石副县长的顺口溜虽然不太顺溜,但因为讲的是老百姓听得懂的大实话,故而受到群众的追捧。网友评价他的顺口溜很“给力”,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夸这个干部很实在!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官做到这份上,夫复何求?

  石副县长的顺口溜被群众追捧,实则上是完成了老百姓对一个“好官”的评判。不端架子,不摆官样、不打官腔,会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有时看似讲得随意,群众反而听得认真,这样的领导不跌份,这样的才能让群众觉得可亲可信。正如石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就是像表演快板一样,让老百姓有个愉快的周末。”瞧,他的话儿既实在而又温暖人心。

上海油压工作室  语言是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感情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为政者如何走近群众,怎样与群众沟通?首先要过好“语言关”。只有群众的语言最鲜活,只有用符合群众交流习惯的语言,才能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所以,努力多讲一些发自肺腑的“顺口溜”,争取少说或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官腔”,是个不错的法子。

上海油压工作室  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方式的改变,而且还应该是一种作风的转变。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知道什么是群众语言?群众的语言不仅是指群众化的语言,还指让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功夫在诗外。要沉下身子,到群众中间去。

【官员的精彩顺口溜】相关文章:

71岁退休官员李诚志的创业故事02-26

2022虎年的顺口溜01-25

推销食品的顺口溜12-01

健康饮食的顺口溜11-30

关于养生的顺口溜11-30

关于卫生的顺口溜11-30

关于防火的顺口溜11-30

有关安全的顺口溜11-23

垃圾分类的顺口溜11-13

拼音顺口溜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