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秋节的记忆的杂文随笔

时间:2021-11-18 11:12:54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油压工作室中秋节的有关记忆的杂文随笔

  农历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一直把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那些有关中秋节的记忆你还记得吗?

中秋节的有关记忆的杂文随笔

  (一)半块月饼

上海油压工作室  又是一年中秋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小月竟然不舍得咬下去,看着这圆圆的月饼,小月浮想联翩……那是六十年代末,小月的爱人家境不是很富裕,应该说是很贫穷,当时住在火车站对面的小马架子里,过中秋节怎么能有钱去买月饼呢。所以当他对小月讲述的时候,小月听得直流泪……

  他第一次吃月饼是六、七岁的光景,不只记得月饼的香甜可口,还记得挨了母亲一顿揍。他有个小伙伴叫小力,小力的姐姐嫁到了林业局二工地,他们相约去看小力的姐姐,从县城到二工地要走十多里的路,途经一工地,当时他的舅舅家在一工地,舅舅是林业局工人,舅妈是学校的老师,家境当然要比他家好。进到舅妈家的屋子里他第一眼就看到柜子上面放着两包月饼,用包装纸包着,系着纸绳儿,他甚至闻到了月饼的香味儿。舅妈不好不拿给他吃,可是舅妈家还有两个弟弟,于是舅妈只拿了一块月饼,用手掰开两半儿递给了他们一人一半儿,他看到里面有青红丝、花生仁等等,他先是用舌头舔舔,好甜啊!咬了一小口,接着三两口就吃完了,他看到舅妈冷冷的拒绝的眼神,他是这么描述的,以至于许多年后他还记得。他和小力离开了舅舅家去了二工地,后来的事情他有些不记得,只记得他人生中第一次吃月饼的情形,回到家后母亲因为找不到他急得不行,所以看到他回来当然就是一顿胖揍,他说母亲似乎没有太用力,他没有觉得有多疼,他看到母亲边打他边在偷偷抹眼泪……那半块儿月饼一直在他眼前晃动,那月饼的香味一直让他回忆了很多年……

  现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中秋节的月饼花样翻新。每当节日来临时,临街的商店竟然把各式各样包装的月饼、水果、饮料等等摆在店铺外面招徕顾客。在节日的氛围中,小月买了月饼回家过节,他竟然有些抗拒,因为在那之后他再没有吃到过那么香甜的月饼!

  (二)爷爷为我打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节,小月手捧着香甜美味的月饼,看着上面的花纹,就想起了爷爷做的酥皮月饼,它没有花纹,用猪油,面粉等制成,松脆、香酥、层酥相叠,边咬边要用手接着,那酥皮随时会掉下来,非常美味可口。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每到节前的几天,爷爷就开始起早贪晚地忙碌,节日当天睁开眼睛一准就能看到爷爷做好的月饼放在眼前,上面还点着几个小红点儿,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上海油压工作室  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爷爷要做的月饼就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份儿,用古老的包装方式包好,系上纸绳儿,有时候爷爷还会用毛笔在包装纸上面写上孩子们的名字。只是小月到如今也没弄明白,爷爷做月饼的时候为什么不让姑姑妈妈她们看到呢?难道是沿袭着古老的传统,手艺传男不传女吗?这门手艺随着爷爷的去世在小月家也就失传了,小月曾问过爸爸,爷爷的手艺在哪儿学的呢?爸爸说以前家里是开点心铺子的,爷爷不只会做月饼,还会做各种小点心、比如蜜饯等等。后来爷爷去供销社上班,全家老少七口人,爷爷的工资不能维持其生计,就带着全家闯关东了。刚到东北时家境贫寒,租住在别人家房子,糊口尚有问题,哪有余粮去做点心呢。随着生活的好转,爷爷把扔下的手艺捡起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亲手为孩子们打月饼。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面粉、鸡蛋、白糖、芝麻等等材料变成一个个圆圆的甜酥月饼,爷爷的手艺是失传了,但他留给儿孙们的记忆一直都在。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块小小的月饼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小月知道有一首歌歌名是《爷爷为我打月饼》,它是八十年代初拍摄的革命战争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的插曲。这首歌反映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老爷爷关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小月的爷爷不是老红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孩子们浓浓的爱!

  (三)不一样的月亮一样的思念

  又是中秋节,天上的月亮是一样的吗?小月抬头望着天空,月亮忽而钻进云层,忽而露出洁白的圆圆的脸俯视着大地……季羡林老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也许月亮真的是不一样吧……

  小月的侄女婉儿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开学没几天就赶上了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学校放了三天假婉儿没有回来,在诊所打上了吊针。婉儿是个坚强的女孩儿,新生开学就参加军训累得就差没哭鼻子了,这不在风里雨里训练终于累倒了,全家人在一起过节,她通过手机视频向家人问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家人也非常想她,这个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开心果。看到视频中那个楚楚可怜的小人儿独在异乡,小月的心就那么一痛,她竟然想到了三十年前,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上海油压工作室  也是中秋节,也是大一刚开学不久,小月也非常想家,想爸爸妈妈,想弟弟妹妹,甚至想家里的小鸡小狗,想家里的一切……站在寝室楼的阳台上止不住偷偷落泪,那时的月亮没有躲进云层,而是在天上怜爱地看着她,向她洒下爱抚的光辉。学校没有放假,班级召开了联欢晚会,小月读了一首诗,当读到“妈妈在老槐树下招手,额前飘着一缕白发”时,小月的泪顺着腮边慢慢流了下来,其实只要看到“妈妈”这两个字,小月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女同学都趴在桌子上哭了,十七、八岁的年纪啊,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日子就是这样慢慢过来的,每个人都要学会独自成长!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中秋佳节本是个团圆的日子,孩子们因为工作因为学业在外地都没有回家,他乡的月亮也一定是圆圆的吧,遥望着天上的月亮,小月心里在想,月亮也许是不一样,但彼此的思念一定是一样的,一如当年!

上海油压工作室【中秋节的记忆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中秋节杂文随笔02-26

欢乐祥和的中秋节杂文随笔02-26

写给父母的信杂文随笔02-26

写给自己的信杂文随笔02-26

写给妈妈的信杂文随笔02-27

平安夜杂文随笔02-26

圣诞节杂文随笔02-26

给自己的表扬信杂文随笔02-26

偶遇端午节的杂文随笔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