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时间:2020-03-01 16:22:02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怀念家乡散文

怀念家乡散文1

  开学了。不管心里有多少个不情愿,也还是万般无奈地返校。当然,心里是咬牙切齿地抱怨了很久的。

怀念家乡散文

  我是高中时才真正算是背井离乡去求学的。每每离家都会添几分惆怅。不过到底只是中学,又只是在邻县。每个月都能回家一次,就算平时回不了家,妈妈也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因此,当时对于思乡思家实在没什么感觉。

上海油压工作室  进入大学已经半年,整整一个学期,只回了两次家。一次是国庆假,一次就是寒假。想到此不禁苦笑。这对于一些渴望飞出去的同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我,一个有严重恋乡情结的人,实在是不怎么好受。

上海油压工作室  可这毕竟还只是大学,学生的假期比起其他人还是较多的。可是,时间很瘦,指缝又那么宽,大学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终究是要像大家一样,出去工作的。若是老师倒还好说,若是在企业,假日必定很少,而且很短。那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甚至几年回一次家,那时该要如何呢?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总是要长大,离开温室一样的家,离开父母的羽翼。想到这里,鼻腔酸涩,眼眶也热热的。我是真的很不舍,对于父母,对于家,对于熟悉的县城。

怀念家乡散文2

  我怀念四月,怀念家乡的春天。

  儿时这个时候,吃过早饭,挎着缝制的小书包,走出村口那片高高低低的树林,迎着暖暖的春风,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走在通往学校的田间小路上,看路边霜绿的麦苗在向我挥手,看小草沾着晶莹的露珠,闪闪发亮,看远处青砖绿瓦的小学建筑,渐渐走近,想着模模糊糊不可预测的未来,那是一个多么懵懂的年代?

上海油压工作室  偶尔,我也会很贪玩,在放学时,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在路上你追我赶,或在沟边、土岗捉迷藏,或爬上柳树,用柳条做成柳笛吹响,直到黄昏,虫子嗡嗡嗡出来飞舞时,我们才踩着坑洼不平的小道,一路跑回家,而村口,早已有了等候而在高声呼着名字的没归家的大人。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慢慢开始喜欢独行,喜欢一个人,踏着暮色,静静地想着在学校的点滴,甚至心事,有时,我也会突发奇想,突然停下来,走近麦田,置身在麦垅里,蹲下身子,聆听麦苗拔节的声音,我甚至听到了它们在跟我说话,那个春色里,那个“少年心事当拿云”而有些沉闷的少年啊。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上了初中,学校离家远了,要沿着村后的那条小河到学校,走到岸上,经过夏天时会淹没的河脊,一口有着清澈井水,青苔总是绿的而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老水井,那里,总有人在挑水。而就在它的斜对面,就在那棵歪脖子柳树下,又有多少次我一个人读书时对它的张望?

  过去的时光,总是涌上心头。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至今还记得,每天清晨,我睁着有些迷困的眼睛,走在河沿上,蜿蜒的小河,流向远方,河里的水草沉默着,在河水里伸展着海带色油滑的叶片,清亮的水面泛着袅袅的蒸汽,岸边,那纤细的柳叶,在微风里轻抚,岸上挺拔的杨树,已经吐露出有些褐色闪着光亮的圆圆叶片,树上,或河面上,早起的鸟儿已经在翩飞觅食,它们欢快地啾啾地叫着,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而经过的邻村村口那一株株间隔或近或远瘦骨嶙峋的老榆树,也已开始结满了榆钱,它们等待着农人的采摘,甚至小孩子的攀爬,而另一个村子,甚至还有一棵千年槐树,龟裂的树干中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树下,散落着被风吹乱的纸钱,据说,洞里住着老树精,经常出来显灵,可我曾蹬着自行车亲自去看,但望穿秋水,竟然没一丝动静……

上海油压工作室  高中之后,我离开了家乡,但儿时的春天,总是不经意地走进我的梦里,以致每年春天来临,我总想起家乡屋前屋后那浓郁的绿色,想起清明或者谷雨前后的风土人情,想起那时的人,那时的事……

上海油压工作室  其实,我也知道,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河流,而渐行渐远飘逝的,甚至没有一点痕迹,可是,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一种留恋,甚至一种怅惘,我总想着假如时光能够倒流,那时的我,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多少次,我走到窗前,看娇艳的栀子花在慵懒的开放,看马蹄莲弯着身子翘首等着观赏,看绿萝绿了又枯,看那株桂花绿了又黄,而远处窗外,是栽种的各种名贵的树木,它们弱不禁风,总让人心里发慌。

  在春天,这样一个让人迷乱的季节。无论是叶的绿,还是花的香,都各有各的芬芳,各有各的清香,没有高低贵贱,都一样让人难忘。

怀念家乡散文3

上海油压工作室  背上行囊, 踏上汽车, 卧看着窗外的景色, 从熟悉, 到陌生...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知道,离开家乡已经越来越远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突然觉得应该有一点伤感,但竟然还是挤不出一滴眼泪... 不是我已经沧桑到没有泪水,只是,我的眼泪似乎经常被媒体上的一个小小的故事骗取,而当自己面对着生活时,不论是残酷,还是悲伤,我就知道,我哭不出来...

  也许,真正的情感不需要泪水来做修饰吧...

上海油压工作室  家,似乎并没有什么让我魂牵梦挂,竟是那么漠然...

  而家乡,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平淡到不能再平淡,却沉重得刻骨铭心!

  即便是嘴上说着家,但是心里想的还是那遥远的家乡...

  很多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只有离开了家乡,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家乡...

  那时候,我朦胧地记下了他们的话。

上海油压工作室  而今天,我想回头把这些话告诉还留在家乡的每一个人...

上海油压工作室  家乡,在我心里,淳朴到像风中焦草的味道,简单到像海滩上风化的贝壳,甚至是一句乡音,一缕茶香,都好美好美,好甜好甜... 都幸福得近乎奢侈,都眷恋得濒于疯狂...

  我常常自豪地问我新认识的朋友,你去过大别山吗?你见过拔地而起的高峰吗? 你见过美丽的娃娃鱼吗? 你知道什么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吗? ......每次说起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美食,我都是面带着自信的微笑,滔滔不绝...

上海油压工作室  每次听完,对面的人总是头上顶着N个问号,脸上挂着羡慕的神情,嘴边悬着长长的沫丝...

  我最后撇下一句, 这个春节回去一定要吃个够! 我也想去...

  这就是家乡带给我们的财富啊...

  所以,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地而感到自卑!山里有城市没有的无边的绿,憨厚的乡里乡亲,清澈的缓流激湍,滋养出你淳朴的天性...

  嗯...

  家乡哪...

  离家的游子对你有着抹不去的爱,

上海油压工作室  怀揣着抹不去的思念...

怀念家乡散文4

  年过半百的我,每年都得外出走一走看一看,但最终的感受是“月是故乡明,景是家乡好”。我爱我的家乡——中国美好乡村九龙之辖地观音堂。

上海油压工作室  提起观音堂,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这些碎片始终挥之不去。观音堂原来有个尼姑庙,庙堂挺大的,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光顾庙堂,印象中庙堂有几根两个大人都抱不过来的柱子,还有一些相貌可怖的画像,正堂挺深,深的叫人感觉阴森森的,我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进去的。庙里最后一个尼姑我见过,我们都叫她“当家师”,记得在她病危时,队长曾广发(我二伯)吩咐我们全村人按户头轮流给送饭。因为大人要干农活,所以大人就把送饭这档子事交给我们小孩来做,不过我们都完成的很好。提起我二伯,他也算是队里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字不识几个,但他说话做事的气派很有份量,村民们大事小事他都爱过问,谁家有什么难题只要他出面再难也能化解。他当了一辈子队长,从五八年吃大食堂那时候开始一直干到年过古稀,口碑一向很好。与我二伯对住的是个下放户,这一家人有知识,待人接物非常周到,主人尹二先在家里开个药店,平日里给附近村民把把脉、看看病、配配药,谁家若是需要写写字什么的,找他就对了,准保让你称心如意,尤其是到快过年的时候,请尹二先写对联的真是排成队,而且都是免费帮忙,是当时观音堂唯一的笔杆子。观音堂尼姑庙是我的启蒙学堂,我在那儿读完了一年级。后来,这庙不知因为什么被拆掉了,而那些拆下来的木料听说也派上了用场。观音堂还有棵大枫树,记事时就很高很粗,现在依然粗壮叶茂,三四个大人不见得能合抱过来。

  有一年村上有人看到它被雷劈后流血,传出去后便陆续有人来挂红放炮,祈佑显灵。现在这大枫树受到国家保护,每到夏天,村上人会自带板凳到树荫下纳凉谈心,它成了最好的天然遮阳伞,也成为天然的驱热大空调。观音堂还有个“万斤亩”,听大人们说,不知刮了什么风,村上人连夜将一大片田的稻子拔到一块田去,结果“万斤亩”就问世了,后来大人们谈起此事除了摇头还是摇头,他们深知坚持“实事求是”才是治国富民的根本法宝。在观音堂背后有一块较大的茶籽山,我们叫它“茶籽山包”,每当茶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上下学总喜欢到茶山采茶花,因为我们想从花蕊里吮吸到像蜂蜜那样的“甜”。当茶树挂满了茶桃,那又是我们非去不可的诱惑,等你把茶桃摘下来,刮去里面的毛绒就可以吃了,甜丝丝的,既解渴又管饱,一举两得。需要提醒的是,吃茶桃切不可莽撞要细心,因为有的茶桃里会钻进一个百脚虫,我不止一次遇见过,如果见了就扔,茶桃有的是。我来告诉你,用茶籽榨出的油特别香,茶籽油还能医病,是家乡的特产。观音堂在大集体年代,还有个土搭的舞台,我们经常能看到大队搞演出,我也在台上演出过,学李玉和系着围巾,提着马灯唱《红灯记》,逗得大人们直夸我演的好。观音堂是个好地方,就连那“观音土”都能当饭吃,听爸爸说,五八年吃大食堂时,因为闹饥荒村民饿肚子,就有人掘观音土吃,救了观音堂人的性命。观音堂至今还流传一些奇闻趣事。村上有一个叫“军长”的人,那是我们村的用牛好手,经他用的牛换作别人是一百二十四个不听使唤,可一旦回到他手上,那是百依百顺,叫它左转不敢右转。有一次,从外面来了一个讨饭的,要到他的门前,军长老婆量了半升米给他可他还嫌少硬是不走,正巧被放工回来的`军长看到了,他不知怎么比划了一下,结果讨饭的不但不要他的米还把自己的米给了他一些,说是孝敬。要说军长还真有些传奇,他做的事有的你连想都不敢去想。那一年夏夜,他经一水井旁被一条土狗子蛇咬了一口,他不顾疼痛立刻将土狗子抓住也咬了他一口,嘿!土狗子被咬后他自个儿反倒好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们观音堂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小二三十户人家,培育出县级医院的院长两名,乡镇级干部两名,马钢管理干部一名(此人八一年参加中专考试获得县第一名),县级局长一名,教师两名,知名企业家一名(现在是合肥刘园董事长,资产过亿),还有……

  观音堂人在家的都很勤劳,闯出名堂的都懂得回报。就拿刘园董事长刘克权来说吧,自打他富起来后就从来没忘记回报家乡父老。他每年都给我们队里年龄达到六十及以上的老人四五百过年费,特别困难的还不止。除此之外,他还为九龙村建设和九龙老年协会捐资不断。现在谁要是在九龙问起刘克权,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  现在的观音堂,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都住上了楼房,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日日如年,年年换新颜。我坚信,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新政的进一步落实,勤劳的观音堂人会把家乡建设的越来越美。

怀念家乡散文5

  从天镇县城南门出发,沿着新修的“于卞路”向西南行驶大约25公里,就到了我的家乡----兰玉堡村了。

  村北有一条静静的小河,河水向东蜿蜒,一直汇合到天镇县的南洋河里,虽然它静静的躺在那里,不知流淌了多少年,也从没人去探寻过它的源头在哪里?就是这条小河,默默地、无私地哺育着河边的一代代的父老乡亲们。

  春天里,沉睡了一冬的河水从容地欢畅起来了,一路小跑。水里的小鱼在欢乐的畅游。河边数不清品种的绿草,在春雷的呼唤下,用雨水洗把脸,开始领略春的美色。河床一簇簇矮矮的柳树早早地冒出了一个个的毛绒绒,象毛毛虫粘在了树枝上。清明节一过,河岸的农民也就开始了一年的春播,象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营着自己一年的希望。

  夏天里,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小孩子们都喜欢光屁股在河里奔腾嬉戏,到处留下了孩子们挽起裤腿摸鱼逮虾的欢乐。更有调皮的孩子分别在河岸两边打起了水仗,河水溅在脸上或衣服上都露出开心的笑脸,两岸的垂柳这时候早已经郁郁葱葱,各种鸟儿落在树上唱着美丽的歌儿,无人时飞到树下面,寻找着自己的美食。有的老柳树被大风刮的露出了根须,整个树爬在了窄窄的河上,胆子大的人甚至能沿着树干去了河的对岸。勤劳的人们在河边拔草,头顶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软软的烂泥,那时父辈们常常教育孩子们“粒粒皆辛苦”。河边菜地里夏天多的是豆角,人们早早的来到地里,冒着露水,垫着脚尖,把一束束豆角摘下来,到太阳热起了的时候,已经回到了家里。准备中午丰盛的午饭。

  秋天里,河边满是收获的人群,人们挥镰起舞,一片片金黄的稻穗应声倒下,排的整整齐齐的。晚上了,路上驴欢马叫声,夹杂着拖拉机的发动机声,载着一年的收获拉到大队的场面里。河边稻田里拾秋是我们小伙伴最忙碌的时候了,拾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真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时间一长,就会腰酸臂疼,头晕眼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拾到的麦穗、玉米在傍晚的时候偷偷拿回家是常有的事,大路不敢走,因为有大队安排的护秋人员站岗,只好偷偷地淌着河水,脚踝和手臂上被麦茬、麦芒、玉米叶扎出一层层小红点,在冰凉河水的浸泡下,又疼又痒。

上海油压工作室  冬天里,河边的柳树光秃秃的,树上成了喜鹊的天堂。这个时候便是去河里滑冰的最好季节了,在一片冰的世界里。小伙伴们自制冰车、冰锥,到冰面上滑来滑去,常常玩得忘记了时间,摔得鼻青脸肿,浑身湿漉漉的,于是大家就点了秸秆在火堆上烤衣服,又常常把衣服烤焦,吓得都不敢回家。

上海油压工作室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河——我的母亲河,多少年来,想到它就有了奋斗的力量。它日夜为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无论离家多远,无论离家多久,只要一想到家乡的小河,心里就暖暖的。

怀念家乡散文6

上海油压工作室  多年来,我有了一个习惯,每每想念家乡的时候,就在电脑上打开谷歌地图,找到灵台县,再找到星火乡,再找到上塬村,在那里面可以清晰看到家乡的影像,看看庄里人住的房子,看看庄里人种的地,似乎也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倍感温馨。

  家乡地处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千百年来聪明智慧的先人们,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层厚土质坚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凿窑洞而居,上塬人则选择通往上良的那条大沟,顺着沟的边缘,齐刷刷的挖一个大坑下去,挖下的土用木轱辘车子一车子一车子顺着沟边,轰隆隆倒下。挖成的窑庄,在正面子挖三只顺窑,中间的作厨窑,“锅头连炕,烟筒朝上”,做饭和烧炕在一道工序里完成,既经济又实惠。右边的窑洞是客窑,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客厅,平常是老人或者家长居住,其他还有装粮食的、养牲口窑,放柴的等等。

  窑顶还要在雨天后碾压平整、使得下雨利水,同时还可当作晾晒粮食的“场”,夏天碾麦晒麦都在上面。

  一声啼哭,诞生了一个生命,生命的印记从此便和这土窑洞有了血肉联系。我这个年纪的上塬人绝大多数是出生在窑洞中的。窑庄的院子虽小,却容得天地;窑洞不大,却装得下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上塬庄的最南头叫沟垴,我们家就在沟垴,自然就成了沟垴人,中间部分是当庄,大部分是杨家人,北庄就是薛家人和景家人了。三大姓杨家人最多,薛家次之,景姓最少。

  小的时候,我从没睡过懒觉,天刚亮,父亲就在旁边催着起床,给你爷拢火盆去,我还要顺便要把大人的尿盆端出院子倒在粪堆上,大人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沟里担水,农忙时节,得起得更早,天亮时水担好了,就不会影响一天农活。

  中午,我得去饮牛了,生长在黄土旱塬上的牛也是可怜,每天只能喝一次水,涝坝没水的时候,只能去水泉沟里了,我们家离水泉沟有两三里路,要走过整个庄到了最北头,才往下走那九曲十八弯的下坡路,走到沟底,有一汪清泉从山根底下的泉眼缓缓地流出,甘甜的泉水养活了上塬的200余口人,还有家畜,记得从小到大,一年四季,渴了就是一马勺泉水。吃冷馍,喝凉水,习以为常。

  水泉边上有几个沤麻的池子里散着臭味,被水泡脱了的麻杆皮,晒干了就拧成了麻绳,女人用纳鞋底,男人则用作拉车的绳。喝饱了的牲口打着饱嗝,摇着尾巴,悠悠地往上爬了,尾巴一抬,一泡稀屎拉在早已接好的粪笼里,一把铁锹挑着一个粪笼,饮牛人标准装备,除了自己牲口的,还可以在路上拾到人家牲口拉的。

上海油压工作室  出了圈的牲口吆在路上疯狂地撒着欢儿,绕着人家的麦垛撑圆了身子拱着,其实它就把麦垛当成痒痒挠了,弄不好会拱翻了人家的麦垛,踩烂了人家光光的晒场,引得那家女人骂你个祖宗三代。

  上塬人从吃完腊八那顿搅团就开始盘算年怎么过?先要扫窑,扫掉窑洞里的灰尘蛛网,然后磨好白面,做一锅豆腐,腊月二十三杀一头肥猪,去集市置点年货,一个丰盛的年开始在心中酝酿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过了初一,提几坨油饼,去邻里给长辈拜年,看着猪肉盘子端上来,抓起酒瓶,给长辈看个酒,趴地上磕个头,常常因为搞不清那个方位是上,索性就向着人磕。从初一吃到初七八,就算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糊个灯笼过十五了。听着远处排社火的锣鼓,找来一把老扫帚,抽下几根节疤少的一化四半,扎个八卦灯笼,糊上纸,贴上剪纸,或者画个鸟,下一年鞠个火罐灯笼,在后来就弄个转灯,每年换着花样,做这个是我的长项,每年就为图个喜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王朝马汉喊一声,莫呼威相下退,相爷把话说明白,见公主不比同僚辈……”晚上,“场房”里,贵菜爷,文学爸几个爱唱戏的在那里自娱自乐,不知道谁拉的板胡像丝线一样越拉越长,越长越细,细得可以让人心颤。

  “正月里剃头死他舅”,到了二月,大人、小孩在庄里互相串腾着,剃个头、理个发,女人们提上篮篮,拾点地软,缠上一锅搅团,对于胡吃海喝了一个月的庄里人来说,吃顿地软搅团倒也清新爽口。

  二月二,龙抬头,炒一锅豆豆,左右两个口袋各装一样,在大人们怂恿下,掂个骨都(木头锤子,用来砸碎土坷垃的工具)在麦地里打瞎瞎,嘴里叫上,“龙抬头、虎抬头,瞎瞎抬头一骨都。”

上海油压工作室  等到阳坡地的苜蓿冒出点尖尖,女人,娃娃边迫不及待地提个笼笼,拿个刀刀,相互招呼着,“掐苜蓿走”。有了苜蓿菜,女人便变着法的做苜蓿菜圪塔,苜蓿拌汤,苜蓿搅团,苜蓿馍馍。

上海油压工作室  春季是多风的季节,几乎不停地刮着,时小时大,时紧时慢,吹绿了整个塬上,也吹开了桃花杏花,吹来了槐花飘香,吹黄了地里麦子,吹得塬上的人个个脸膛发红。

  杏花落后,眼盯着杏娃一天天长大,长到指拇蛋蛋大,娃娃们就开始吃了,吸溜一声,口里的酸水从嘴角流到了脚面上。

  沟里洼里的洋槐花开了,香味随着风弥漫在塬上的角角落落,飘进了窑洞。邻居的女人嫂子说,洋槐花可以蒸菜疙瘩吃,很香甜,可惜我没有吃过。

  拔了节的麦子噌噌噌地长,一天一个样,很快,几天的功夫,就抽了穗,灌了浆,一望无际的麦浪汹涌澎湃。玉米也有半米高了,高梁谷子都在争先恐后地往上窜。麦黄时节,麦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大人忙着在麦地里挥汗如雨,小孩子则在杏树下打转转,爬上树一摇,杏子哗啦啦滚落一地,大人生怕孩子吃坏了肚子,总爱说,“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

  秋季,塬上到处是玉米,绿子、黄子、红粱、荞麦……把田野装扮得五彩缤纷。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花香,靠近大路的荞麦地边,早有养蜂人,摆放了一箱箱蜜蜂。去上山放羊时,偷着扳几个玉米棒棒,踹在怀里是必须的,烧得焦黑,吃起来却甜,核桃开始灌瓤,找根钉子,把尖的那头塞进门缝扳弯,惦着斧头找块磨石,把钉子打扁,磨出刃来,核桃刀刀做成了,成了那段时间口袋里最重要的物件,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伸出熊爪一样比核桃皮染黑的手时,往往会招致大人的责骂。

上海油压工作室  那时候的冬天,雪总是下得很大,早上开了门,大雪封门是常有的事,我们走在上学路上,常常被大雪淹没小腿。北风刮在脸上,刀子割一样,脚冻肿手冻肿,耳朵也肿了,只有热炕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现在的上塬人早已不在窑洞里了,一部分人在塬边上盖房居住,另一部分已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的小康屋了,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去沟里担水,打开水龙头水可以自己流到锅里,互联网接进了家家户户,女人在淘宝上选着防嗮霜,脸上的颜色从此变得红润。男人们在手机上打着麻将,吃饭时虽然不会端着碗去隔壁的园文家看看他媳妇做的啥饭,却喜欢在微信群里晒一晒自己漏的粉糊,馋得整个庄里人口水连连,纷纷嚷着,“走,到赵改勤家里吃走。”

怀念家乡散文7

上海油压工作室  在奔驰的列车上,透过窗外的绿色,我的思绪随着飞转的车轮,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童年的故乡。

上海油压工作室  那时处处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天空中悬挂着清朗的圆月,嘹亮的鸡啼唤醒故乡忙碌的每一天。丰盈盈的庄稼、绿油油的蔬菜,五彩缤纷的果花、菜花、满山遍野的野花吸引着肥胖的蝴蝶、蜜蜂,就连萋萋芳草都是那样的鲜嫩欲滴;溪水涓涓绕村而过,无数的鳝鱼、鲫鱼、蝌蚪欢跃于宁静的水波;树杈、枝头自由歌唱的小鸟、知了,夜间田野此起彼伏的蛙鸣,冬去春来及时安家的燕子,大大咧咧刨食草虫的鸡鸭,家家户户满圈的猪牛,甚至连家门口的竹林下都有巨大的蟒蛇在正午的烈日下栖息乘凉……

  如今,踏上故土,一束束橘红的光焰次第进入我的眼帘,宽阔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璀璨的街道……像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匆匆的扔下行囊,带着深深的眷恋去捕捉故乡人真实生活的踪迹,解读他们心灵的密码。故乡的大部分田地被精明的商家廉价征用,今日的故乡人远不是鲁迅笔下呻呤的闰土,他们轻松的管理着一部分土地。我感受着他们执着的热情、慷慨的帮助,我为他们冲破土地的囹圄而兴奋,对故乡人振兴家乡的愿望和激情充满信心。

  曾经坚实的田间小路被一点点的挤占或被杂草隐藏,肥沃的土地变得板结,一排排的桑树、梧桐树已被大型推土机扬转;偶见几棵根部裸露在外的桑树,不但没有了往日的嫩绿与坚定,还扭曲着腰身,无奈而疲惫。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幕让我彻骨悲凉,仿佛看见了衣衫褴褛的新城。

上海油压工作室  故乡的发展也许有自己的曲调吧,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但令人担忧的故乡人在富余的时间与贫困的文化之间,远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遗失了守望田野、院落的热情,陷入急功近利和迷惘的生活状态。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为何故乡的变迁会有些许感伤的音符?为何发展中的故乡人与自然不能共生共荣?在这样的时刻,我愈发怀念故乡过去清新的绿色。

上海油压工作室  粗茶淡饭的岁月,没能冲淡故乡人内心的宁静。满眼的绿荫,他们的纯朴、慷慨和友善渗透于我的血脉,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对命运的抗争、对土地的热爱,赋予我太多的灵感,使我的血液里永远流着故乡泥土的气息, 丝丝萦绕的乡情,是我永远无法挣脱的牵绊。

  多少次与亲人的相逢与离别,都牵动着我一段不能忘怀的过往,牵动着多少情愫,牵动了多少愁肠。每一次的相逢与离别,让我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思绪万千,久久地停留在故乡的思念与牵挂中,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慰藉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只能遥寄一束幸福的祝愿,无论何时何地,故乡依旧弥漫在我心中。无论游子的行程走得多远,只要被溪水浸润过的心灵,都会牵挂故乡的明月,都会深深怀念故乡泥土的芬芳。

上海油压工作室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如今,我只能遥寄相思的一束乡愁,把它种在心底,让它萌芽,把它种植成一株粉红色的回忆,把它种植成自己心中永恒的记忆。让它穿过相思的门,把那些温柔如水、冰心玉壶的思念,传达远方,传达给我心中日夜思念与牵挂的故乡。

【怀念家乡散文】相关文章:

1.怀念家乡的石板路散文

2.怀念儿时家乡的春天的优美散文

3.怀念炉火散文

4.怀念母亲经典散文

5.怀念的爱情散文

6.送别怀念伤感散文

7.怀念父亲经典散文

8.怀念昨天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