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走进岳阳楼散文

时间:2019-11-25 12:19:58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走进岳阳楼散文

  1

走进岳阳楼散文

  一千几百年前,鲁肃于金戈铁马号角震天中,选一湖山胜地,剑尖一指,建一阅军楼。于是,一座名楼诞生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这楼,就是岳阳楼,中国的岳阳楼,中国文化的岳阳楼。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一座楼,改变一代读书人的风貌,历史上,只有岳阳楼。

  一座楼,成为文人墨客念念不忘的心灵港湾,历史上,也只有岳阳楼。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一座楼,矗立于历史深处,让每个汉字润泽过的人,想到斯楼,就热血沸腾,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情,悠然而生;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沉甸甸压在肩上;一种“舍生而取义”的豪气,奔涌在血管里。历史上,也只有岳阳楼。

  岳阳楼,是座文化高楼。

上海油压工作室  岳阳楼,是座人格高楼。

  岳阳楼,也成为每个中国文人心中的道德高楼。

  2

  岳阳楼,是文人心灵的后花园。

  千余年来的文人们,或遭贬谪,或郁郁不得志,或心灵受到创伤时,就会一叶舟,片帆如鹤,飘摇而来,登上岳阳楼,借一片山光,一缕水色,涤荡自己的心灵,抚慰自己的创伤。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圣的话,道出每个文人的心声,也表达了每个文人的渴望。

上海油压工作室  于是,诗仙来了,带着走出宫廷的沉重心事,带着难以言传的失意,走向洞庭湖边,走上岳阳楼。江水浩淼,一洗愁绪;高楼耸立,上与云齐,一时心胸豁然,脱口而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青花瓷一样的江南,岳阳楼尽善尽美,洞庭湖一片汪洋,三两白帆,和水鸟上下。面对此景,人,仿佛生活在透明中,一颗心,也变得透明了。

  诗仙离开,隐入山水,恍如一朵白云。岳阳楼,仍矗立洞庭湖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阅尽人事,披览沧桑。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不久,一只船从西南飘荡而来,从诗歌中飘荡而来,从万方多难中飘荡而来。它,带来诗圣,带来一颗对岳阳楼心向往之的心。衰老的诗人,在秋日里,登上岳阳楼,看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景色,清泪直流。岳阳楼,在战火硝烟中,在中原板荡中,给诗人一缕心灵的寄托,一丝精神的抚慰。

  诗圣远去,山水含情。

  一个个诗人,随后也一如诗圣,带着满身疲惫,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登上高楼,或看“钓艇如萍去复还”,让一颗心飘飘摇摇,随着来往船只,驶入白云尽头;或遥望“芙蓉采菱桨”,听着江南的采莲曲,听着江南女子采菱的笑声清凌凌地飞扬,如一片水花儿,打湿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或无言独坐,“卧听君山笛里声”,让自己飘荡无依的灵魂,也随着一缕笛音,飞上高空,飞向长天,飞回故园。

  大家沮丧而来,挥动衣袖,轻松而去。

  3

上海油压工作室  洞庭湖是湖,更是历史涵养的一篇文章。岳阳楼,是楼,更是这篇文章最醒目的标题。而文章的主旨,人们,一直语焉不清。

上海油压工作室  因为,每一个文人,身份不一,机遇不同,赋予岳阳楼的主旨,自是大相迥异。

  有人在岳阳楼上,望极天涯,数尽白帆,轻声叹息“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归隐田园,息心山林之想,跃然纸上;有人轻裘肥马,荣膺朝命,车马南来,堂堂皇皇,登上岳阳楼,脱口而出,“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人日暮登楼,怅然无言,写下“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遗憾世无知音,身如飘萍,南北漂泊,形单影只。

  千年,在诗人的歌咏中,弹指一挥。

上海油压工作室  岳阳楼无恙,洞庭湖依旧,它们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人,一支笔,一声浩然长叹,一声洪钟大吕的长吟,震铄古今,辉映山水。

  这人,就是范文正公。

  洞庭湖这篇大文章,终于有了主旨,千年不变的主旨。

上海油压工作室  岳阳楼,从而成为一座精神丰碑,让后来人走来,不是欣赏,是高山仰止,是发自心底的膜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句子,浓缩了一代文人的精神实质;一个句子,旋转了千年士子的得失;一个句子,成为一个民族的道德写真。

  洞庭湖太大太广阔了,“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岳阳楼太雄壮太高峻了,“突兀高楼正倚城”,“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这样浑无际涯的.水,这样雄壮瑰丽的楼,一般的诗句,是难以和它们匹配的;一般的得失,是难以在它们面前诉说的。只有一颗怀抱天下的心,一颗忧乐苍生的心,才能装得下它们,才能和它们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上海油压工作室  岳阳楼,因此得以永恒。

  中国文化,因此更增色彩。

  4

  一直不敢买舟南来,来看岳阳楼,总怕难以承受那么重的文化冲击。一直想来岳阳楼,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美丽的梦,有一笔文化的债。

  在一个五月,我终于来了,登上岳阳楼,登上李白的岳阳楼,杜甫的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

  晨光中,岳阳楼一片静穆,一如千年之前。

  岳阳楼之奇,首在建筑。

  一座名楼,三层四柱,成为建筑上一大奇观。拾步登楼,看煌煌四柱,直直挺立,杵地顶天。听导游言,岳阳楼纯木结构,四柱支撑,不用铁钉,没有榫卯,傲然湖边,听风听雨,看月看花,千年如斯。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我听后,心中讶然,这座承载着几千年中国文化,承载着中国文人理想和追求的楼,竟然以四根柱子支撑,能撑得了吗?

  心中,随之释然:中国文化,讲究内敛,讲究蕴藉,而不是咄咄逼人,不是剑拔弩张居高临下。那么,这样的木柱,这样的木楼,才和中国文化相吻合,才赢得了中国文人的喜爱。

上海油压工作室  岳阳楼二奇,是盔顶式楼顶。

  岳阳楼的楼顶形状,在中国建筑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拱而复翘上凸下凹的形式,再覆以金黄色泽,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如金盔耀眼,铁帽生辉,显得格外庄重,沉稳,大气,坚定。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两个特点结合,让岳阳楼既如临水玉立的书生,又如挑灯看剑的将军;既有翰墨飘香的书卷气,又有沙场点兵的壮士情。它将侠骨柔情,将书生情怀老将风采,合二为一。它仿佛能博带飘扬,置身宫廷,化一代风俗,正一朝风气;又能走入边塞,统领千军,指点江山,高歌“塞下秋来风景异”。

  岳阳楼,极似当年的范文正公,风骨耸然,凛然难犯。

  一千多年后,我也登楼。“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盛世登楼,定当如是。来时是早晨,站在岳阳楼上,放眼望去,太阳从看不到尽头的湖面冉冉升起,圆如车盖,红如胭脂,它把它的光和色泽,一波一波,泼洒在湖面上,一粼一粼的,泛着黑红色。氤氲的薄雾中,有船来往,或撩网,或起鱼。这些,也都变成黑红色,慢慢清晰起来,再清晰起来,如张大千的画一样。

  心胸,一刹那间,竟然如湖水一样,起伏荡漾,没有底止。

  5

上海油压工作室  去一趟岳阳楼吧!

上海油压工作室  当你轻车宝马,洋洋自得时,去趟岳阳楼,你会知道自己的责任;当你迷路红尘,焦头烂额时,去趟岳阳楼,你会知道你失去了什么;当你斤斤计较,得失萦心时,去趟岳阳楼,你会心胸开阔,矫健如鹤。

  去一趟岳阳楼!

  无论在烟花三月,买舟而下;无论在淫雨霏霏,匹马南来。最好,去趟岳阳楼,登临一下高楼,把楼上匾文吟读一遍。再回来时,你一定不再是原来的你,你会变得昂扬如松,潇洒如云,高尚如月下梅花,纯洁如空谷幽兰。

上海油压工作室  因为,岳阳楼,不单单是座木楼。它,是中国文化的高楼,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地。

上海油压工作室【走进岳阳楼散文】相关文章:

1.走进拉萨散文

2.走进赣南散文随笔

3.走进星星的世界散文

4.走进大自然优美散文

5.经典散文:走进古典诗词

6.走进婚姻抒情散文

7.走进秋天散文随笔

8.走进沉默的天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