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名人成功小故事

时间:2020-10-23 13:16:27 成功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成功小故事大全

上海油压工作室   对于那些成功的名人,在成功的背后,那些励志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下面阳光网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名人成功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小故事大全

  名人成功小故事一

  政敌亦有情

  一生好友,却是一对政敌,苏轼与章惇不愧为北宋新旧党争的上佳缩影。

  苏轼和章惇是好友,早年章惇对苏轼极为推崇,曾致书苏轼劝诫他慎言。有一次,两人一起出游,走到一根独木桥前,木桥下面是万丈深渊。章惇提议一起走过去,在壁上题字。苏轼感到恐惧,不敢过去。章惇笑着快步走过,在石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的字样,然后从容走回来。苏轼说,老兄以后可以杀人。章惇问何出此言。苏轼笑说,你连自己的命都不顾,更何况是别人的。但苏、章的友谊,随着政见的不同,慢慢变得疏远。在当时的政治立场中,苏轼属于旧派,而章惇则属于新派。由于苏轼屡次陈言新法的过失,被新派视为眼中钉,拼命从其诗文中寻找“罪证”,一意将他置于死地。

  当时新派中的李定、王珪、舒亶等人,利用苏轼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以苏轼自比“蛰龙”,诬陷他有不臣之心。苏轼因此下狱四个多月,受尽屈辱,在狱中写下“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悲愤诗句。

  就在苏轼性命攸关之时,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敌章惇站了出来。章惇在神宗面前与新党同僚据理力争,说诸葛亮号“卧龙”,但谁能说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以此力证苏轼的清白。退朝后,章惇痛斥宰相王珪:“你是想让苏轼全家都灭口吗?”王珪无言以对,只能说自己所言,是从舒亶那里听来的。章惇厉声道:“舒亶的口水你也吃吗?”一连串的逼问,令王珪哑口无言。在多方势力的营救下,再加上神宗本来就没有伤害苏轼之心,最终苏轼保住了性命。

  尽管苏轼的性命得以保全,但这位20岁就名满天下的士子,往后的人生路却越走越坎坷。在新党得势之日,他不受重用。而旧党起用之时,他又因批评旧党的措施而不受待见。这位真正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完美体现出儒家的中立不偏精神,却依然不见容于赵宋这个文明朝代。他的命运,可谓耐人寻味。后人读到苏轼貌似超旷的诗词,背后潜藏多少悲凉,或者只有那些早岁得志然而人生路却每况愈下的人,才能品咂得出。

  苏轼后来被贬至岭南时,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等轻松自适的诗句。当时章惇主持朝政,读到这些诗,认为苏轼过得还不错,于是将他贬谪到比惠州更荒凉的海南儋州——岭南地僻且多瘴气,在那个年代,将人贬谪岭南已等同于死刑,何况是更偏远的海南。

  有意思的是,章惇的一个儿子,居然是苏轼的门生,当初得到苏轼的赏识而获得功名。苏轼晚年受诏北返中原,即将获得重任,其时章惇已失势。在苏轼北归途中,章惇的儿子前来拜访老师。还没有见面的时候,章生很惶恐,不知道老师是否会念及与父亲的新仇旧恨,于是先写了一封信给苏轼。苏轼很快回信告诉他,自己与丞相章惇相交数十年,虽然主张不同,但都是君子之争,叫他不要过多顾虑流俗人所言。但这个时候,苏轼也已到了风烛残年,他病逝在北归路上。

上海油压工作室   苏轼和章惇的交往,实质上是北宋新旧党争的一个上佳缩影。近世史家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新旧两党各有政见,皆主于救国,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不同……其党派分立之始,则固纯洁为国,初无私憾及利禄之见羼杂其间。此则士大夫与士大夫分党派以争政权,实吾国历史上仅有之事也。”柳先生的这番议论,精辟洞见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性质。那些年的那些名士君子,身上总有一种凛然的气质,让人不能轻慢。

  名人成功小故事二

  梁稳根

  “中国首富粱稳根”自9、10月开始至今,都为互联网上热门搜索词。当粱稳根荣登福布斯、胡润双料首富之时,当他从政消息传来之时,当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时,众多媒体都在寻找这个低调而又神秘的中国首富梁稳根。然而,他却始终躲在幕后。

上海油压工作室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而2011年的中国首富——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梁稳根,“中国首富”之称,于媒体,是追逐热点;于百姓,是日常谈资:但于梁,却毫无意义。

  “你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梁稳根。”这是三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梁稳根曾对三一副总裁向文波说的话。

上海油压工作室   低调“中国首富”

  传来当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以及从政消息之时,无论是在办公楼内,还是生产厂区,整个三一集团都异常平静,丝毫感受不到老板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任何喜庆。“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三一重工的工作人员说。

上海油压工作室   细心浏览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的官方微博,竟然对董事长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之事以及从政事件无任何消息发布与转发。工作人员透露说,因为早已熟识梁的低调风格,因此,在此事处理上亦同样低调。

上海油压工作室   采访梁稳根这一要求被众多媒体提起过,三一集团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几乎不可能”。近几年,梁稳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最近的2008年的破例接受媒体专访,也是通过私人关系才得以约到。“之前跟他说过几次采访但都被拒绝了,总说他会不高兴。”上述人员表示。

上海油压工作室   果然,无论是三一的员工,还是认识梁稳根的所有人,对梁的评价只有两个字:低调。

  开会时,一支笔、几张白纸是梁必不可少的。无论发言者位居高管,抑或只是普通员工,他都会耐心地在纸上不断地做着记录,但从不打断发言者。如果会议结束前,他有了定论会公布。如果没有,他则会通过其它会议进行判断。

  “至今,我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我也要求我们的整个高管团队都这么做,目的是希望让三一始终保持创业伊始的执行力和创业激情。”梁稳根说。

上海油压工作室   并不低调的“三一集团”

上海油压工作室   梁稳根,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这是源于他的低调。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一集团”并不陌生,相较于其董事长梁稳根的“低调”风格,他的三一集团,却并不低调。

上海油压工作室   2011年9月7日、8日,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先后登上胡润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顶,首次成为中国首富。在亿万富豪榜上,更有七位高管进入榜单。一时间,三一集团被称作“造宫工厂”。25年前,梁稳根与同伴用拼凑的6万块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25年后,曾经不起眼的小厂已发展为产值超500亿元、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并造就了“中国首富”。

  三一被看作行业的搅局者,更是行业的另类,在这里没有“不可能”。2008年初,三一就有了千亿级的发展战略,即到2012年,三一集团要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进入世界500强一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2010年,三一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一切似乎并非不可能。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三一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没有国企的政策优先,更没有雄厚的资金。所以,有人说三一集团的成功是民营企业的奇迹。

  民企掌舵人的上升路

  在“三一重工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下线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长沙市怎么看待这次对梁稳根的考察”的提问,参会的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婉转作答:“关于三一集团梁总身份的转变,现在还处在考察阶段,你们最好再找党务部门作进一步了解。”

上海油压工作室   据了解,梁稳根能成为高层部门的考察对象,除了他在三一集团的巨大贡献外,也与其做人低调和他本人体现出的从政禀赋有关。

  事实上,梁稳根即将获得的`华丽跨越,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和荣誉的一次简单提升,更代表了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地位之变。

  业内观察人士评价,尽管早在多年前青岛海尔CEO张瑞敏、中石化董事长李毅中等企业家也曾先后进入中央高层序列,但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这些企业均是国企或央企。而作为拥有个人财富超过350亿的下海民营企业家,此次若能顺利晋升,梁稳根应是中国民企第一人。

  学界人士认为,此举象征意义更大于政治意义。

上海油压工作室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说:“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进入国家权力核心,既表明执政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所在阶层的利益表达。”

  施奕青却一连用了三个“不会”来回应“梁稳根从政”的消息,“梁董不会放弃三一重工的控股权,不会离开董事长的位置,三一高管也不会因此发生变动。”

上海油压工作室   因此,梁稳根的晋升机遇,意义非凡。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三一重工高管“低买高卖”?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根据三一重工公告,被指涉嫌海外避税的公司为此前的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机投资”)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资本仅为5万美元,下属全资子公司有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维尔京)(下称“三一重机中国”),这两家公司均为持股性公司,自身无实际生产经营业务。

上海油压工作室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机投资由梁稳根等十名自然人于2003年注册于维尔京群岛,包括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毛中吾等大部分三一重工(或三一集团)高层,该公司前身名为Specklemark Ltd。当时,梁稳根仅出资2.891万美元,其他自然人出资更是少至从几百美元到4410美元。

  当日,三一重工有关人称,对于海外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及个税避税等问题,目前公司高层已经知道媒体在关注,但并没有正式回应。不过,梁稳根等10名自然人因持有“三一重机投资”已有丰厚的斩获。

  2010年时,三一重机的整体评估值高达近20亿元。因此,有人士质疑,三一重工及其高管存在将挖掘机资产“低买高卖”的嫌疑。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不过三一重工也曾回应,三一重机在2001年和2002年时,存在技术水平、产业链建设、营销服务体系及财务状况等各方面难题,前景有诸多不确定性,而当时三一重工这家上市公司若要整合挖掘机产业需要投资大量资金,所以决定出售资产。

  编者语:

  无论“梁稳根从政”,还是“三一集团涉嫌海外避税”,众多媒体呼吁:如今他或许需要再次面对公众,解释自己是否通过一家海外注册公司实现了对企业所得税和个税的高额规避。然而,最终事态进展如何,还是不能阻挡梁稳根“低调”的步伐。与许多民企领导人追求高曝光率不同,梁稳根将全部精力放在三一重工集团的经济建设之上。这或许正是三一集团不断得以壮大的原因。

  或许在乎的不是财富,而是如何使三一重工实现国际化,成为世界500强。这对于不断创造奇迹的三一集团来说,对于梁稳根来说,或许值得期待。

  名人成功小故事三

上海油压工作室   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是被大多年轻人所熟知的,然而他的创始人斯克劳斯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少年时的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裁缝。斯克劳斯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布料来训练他的手艺,于是小斯克劳斯就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

上海油压工作室   一次,小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了一块废旧的棚布,并将它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从没有人拿它来做衣服。而小斯克劳斯竟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呢。

上海油压工作室   当时,戴维斯是着名的时装大师。斯克劳斯的母亲便建议他向大师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只有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精布衣服自然没有得到设计公司其他人的好评,但戴维斯却十分欣赏,并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从此,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开始设计粗布衣,由于没有人对这样的衣服感兴趣,它们因此而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然而斯克劳斯依然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从未放弃过设计和改良这种衣服。一个偶然的灵感,斯克劳斯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便销售一空,斯克劳斯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此后,斯克劳斯又根据布料的特质,将它们做成了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竟然又受到了旅行爱好者的欢迎。随着粗布衣一点一点的发展,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后来将它称之为牛仔衣,风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