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压工作室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

时间:2022-06-10 12:25:05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油压工作室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1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音乐家名叫公明仪,弹得一手好琴。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琴不离身,闲下来时,弹奏一曲,便觉得心神舒畅。有一天,他独自一个人在郊外散步。他走着走着,看见一头牛在那里吃草。他觉得这头牛很寂寞,他就开口对牛说道:老黄牛啊老黄牛,你真可怜啊,一个人在这里,也没人理你,不过,你不用怕,我给你弹一首曲子,给你解解闷儿。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

  于是他就放下琴,先弹了一支《清角之操》。牛只是低着头只管吃草,一点也不理会。公明仪失败了,他想了想明白了:那支曲调太高深了,不是牛听不到琴声,而是琴声不适合它的耳朵啊!于是他又另外弹了几支曲调,一会儿好像蚊子嗡嗡地叫,一会儿又好像小牛哞哞地叫。这样一弹,那头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草也不吃了,回转身子踱着小步,慢慢地走来,留心地倾听。

  【大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的放矢,看清对象,这样才能收到效果。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2

  东汉末年,有一位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着深深的了解和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演讲佛意的时候,却总是被他们的儒家文化给阐述道理,而不用佛经直接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有异同,牟融心平气和的向他们回答:“我知道你们都很熟悉儒家的经典和文化,而对佛经甚是陌生,如果我用佛经来引导你们做解释,不就等于白给你们讲解了吗?”于是他便给那些儒家学者讲起了对牛弹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着很高的见解和造诣,弹了一手的好琴,优美的琴声总是能吸引着大家。有一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出门漫步在蕉叶,见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着一头牛在吃草。这清静宜人的气氛激起了他为一头牛弹琴的欲望。他放下琴,开始优美的弹奏。尽管他谈的非常尽兴,非常的好,可是那牛还是依旧低头吃着草。公明仪先是很生气,但当他静下心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声音,而是根本不懂的理解这曲子的奥妙。于是他又谈了一点通俗的歌曲,那牛便慢慢的抬起头,停止吃草。”“我的故事讲完了,我所说的我用儒家的经典来讲佛语,也正是这个道理。”此时,儒家的学者全部信服了。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谓的方式,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行外人说内行话。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3

  【出处】

上海油压工作室  《弘明集》。

  公明仪是古代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弹得非常出色。每当他坐在自家窗口弹奏时,行人常常驻足聆听,邻居们也都从窗口探出头来,听得如痴如醉。

  他弹到欢快的地方,大家都面带笑容;弹到悲伤的地方,大家都跟着落泪。见大家都喜欢听自己弹琴,公明仪越弹越有信心。

上海油压工作室  有一次,公明仪携琴出外游玩。他来到郊外,看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心情非常愉快。

  公明仪情不自禁地放下琴,弹了起来。弹着弹着,他觉得没意思了,因为没人欣赏。他四下里一看,见不远处有头牛正在吃草,很高兴,心想:“我就弹给牛听吧!”

  于是,他就坐在牛的旁边,轻舒十指,缓缓地弹了起来。弹了一会儿,他抬头看看牛,见它只管低头吃草,仿佛没听见似的。公明仪以为他刚才弹的曲子还不够动听,又换了首更感人的,弹得也更加认真。

  可是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不甘心,弹了一首又一首,直弹得手软筋麻。看着那头只对鲜嫩的草感兴趣的牛,他叹了口气,终于明白了:对蠢牛弹琴,不过是白费劲罢了!

上海油压工作室  他懊丧地站起来,打算回去了。谁知,他收拾琴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一根琴弦,发出了有点像小牛“哞哞”叫的声音。

上海油压工作室  那牛立即停止了吃草,抬起头四面看看,见并没有什么,摇了摇尾巴,又低头吃草去了。公明仪见了,自嘲道:“不是牛蠢,是自己蠢,弹琴不看对象。对于牛来说,同类的叫声就是最好的音乐,高雅的乐曲它又怎么能听得懂呢?”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4

  【成语】:

  对牛弹琴

  【解释】: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故事】:

  东汉有个对佛教教义很有研究的学者,叫牟融。他引用儒家的'诗书向儒者宣讲佛经,受到了一些儒者的责难,指斥他为什么不直接依据佛经来回答问题。于是牟融讲了音乐家公明仪的故事;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高深的曲子,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之后公明仪改弹像坟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来听了。他最后说:所以,对没有读过佛经的人直接谈佛经,等于白讲,成语对牛弹琴据此而来。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5

上海油压工作室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上海油压工作室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上海油压工作室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上海油压工作室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当中的美妙意境。

上海油压工作室  公明仪见这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公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一个办法。

上海油压工作室  公明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

上海油压工作室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上海油压工作室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6篇)6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成语名称:对牛弹琴

  成语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

上海油压工作室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讥讽别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来源: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成语造句: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因为他骄傲,不屑于对牛弹琴,而是他心中老有点自愧。”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对字开头的成语

  对牛弹琴对症下药

  包含有对字的成语

  新亭对泣对症下药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成语故事优秀】相关文章: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3-02

对牛弹琴的故事01-11

优秀成语故事09-17

成语故事08-06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8

简单成语故事08-28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09-02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0-08

出类拔萃成语故事02-19